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其它 > 文本材料分析_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
题目详细信息

文本材料分析_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

  • 题目编号:1820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38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5-09-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5-11-09
  • 考点详细:其它-文本材料分析

试题内容: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据说在文艺复兴时代,那些人文主义作家沉浸在古典文学里,一味讲究风格和词藻,虽然接触到事物,心目间并没有事物的印象,只浮动着古罗马大诗人的好词佳句。我们古代的批评家也指出相同的现象:“人于顺逆境遇所动情思,皆是诗材;子美之诗多得于此。人不能然,失却好诗;及至作诗,了无意思,惟学古人句样而已。”这是讲明代的“七子”,宋诗的病情还远不至于那么沉重,不过它的病象已经显明。譬如南宋有个师法陶潜的陈渊,他在旅行诗里就说:“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谁云古人远?正是无来去!”陶潜当然是位大诗人,但是假如陈渊觉得一眼望出去都是六七百年前陶潜所歌咏的情景,那未必证明陶潜的意境包罗得很广阔,而也许只表示自己的心眼给陶潜限制得很褊狭。这种对文艺作品的敏感只造成了对现实事物的盲点,同时也会变为对文艺作品的幻觉,因为它一方面目不转睛,只注视着陶潜,在陶潜诗境以外的东西都领略不到,而另一方面可以白昼见鬼,影响附会,在陶潜的诗里看出陶潜本人梦想不到的东西。这在文艺鉴赏里并不是稀罕的症候。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有删改)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26. 文中所说宋诗之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27. 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请用平实的语言说明这一比喻的含义。(3分)
  28. 根据材料分析,如果一个写诗的人眼前心里只浮动着前代诗人的好词佳句,那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6分)

试题答案: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 文中所说宋诗之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答案:只从古人作品里收集写诗的材料和词句;远离人生现实,看不见具体事物;一味偏重形式,忽视充实内容。
  27. 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请用平实的语言说明这一比喻的含义。(3分)
  答案: 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跟外界生活隔离开来,对外界事情视而不见。
  28. 根据材料分析,如果一个写诗的人眼前心里只浮动着前代诗人的好词佳句,那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6分)
  答案: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对现实事物视而不见,完全领略不到前代诗人诗境以外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幻觉,在前代诗人的作品里看出作者本人梦想不到的东西。

  文本材料分析_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