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照玄上人诗集序(明)刘基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照玄上人诗集序(明)刘基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 题目编号:628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59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2-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3-02-01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照玄上人诗集序 作者出处:刘基 体裁:散文 文言考点:实词-虚词-翻译-断句 所考实词:县|验|流|端 所考虚词:则|以|于|而

试题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①职废,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 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③,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③。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í)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峭如苍松之栖崖 县:通“悬”,陡峭
  B. 是故先王以之风俗 验:考察
  C. 而至于宋 流:流传
  D. 故为序其焉 端:原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见于言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
  B.悉诗将其谀 愿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众 人 州司临门,急星火
  D.有伯乐后识马 死有知,其几何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8.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3分)
  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4分)
  译文: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译文: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3分)
  译文:

试题答案:

5.D(端:事物的开端,这里指诗集的开头。)
  6.B(都为介词,用;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根据/于:介词,比;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
  7.D
  8.①忧世感时的情感常常显于言辞之外;②社会中美刺讽谏传统不再保留。(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9.(1)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近代以擅长写诗而出名的人,没有人超越他。(评分点:为诗,作诗;诗、名,名词作动词;莫之先,宾语前置)
  (2)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评分点:狱:案件;兴,出现;道,风尚、传统)
  (3)那些怀抱奇特本领而不被重用一直到死的人物,已经消失不少了。(评分点:材,本领;遇,被重用,泯死,消失,死的意思)
  【参考译文】
  我刚刚来杭州的时候,向杭州的郑希道先生寻求杭州(真正)的读书人,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近代以擅长写诗而出名的人,没有人超越他。我一向知道郑先生善于鉴赏人物并且说话不过头,(于是)我心中常想到照玄上人。等我向杭州人访求照玄上人的事迹,却没有说照玄上人擅长写诗的人,我私下里想到这件事情很奇怪。等我迁居到白下岭的时候,而照玄上人就在万松岭担任寿宁寺住持,从此我开始全面观览他写的诗,他的诗作气势浩瀚,犹如奔涛,结构森严,宛如武库,风格峭拔,如同苍松栖居悬崖,凛然不可攀爬一般,而忧世感时的感情却常常于言辞之外显现。哎呀!这就是照玄上人不能凭诗作闻名于杭州的人的原因啊。
  诗歌是为什么而作呢?感情从内心涌动,就要流露在言语中,《国风》和二《雅》列于“六经”之中,赞美讽刺劝谏,没有不对世风教化偶裨益的。因此以前的君王用它来考察风俗的变化,体察治理的得失,来了解不得志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的情感。(从诗歌的社会功能看)他们难道只称为“辞章”吗?后世太师这一官职废止,于是那些谄谀献媚之人,全都用诗来助长阿谀逢迎的风气,所以溢美的诗作多了,而讽刺的诗作少了。这种风气流传到了宋朝,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毫无遗留了。如今天下没有听说有禁止言论的律令,可是人们目见耳闻的陋习并未改变,所以写诗者没有不把写哦咏风月、把弄花鸟的诗当作写诗的正道,他们效仿达官贵人却不向古人学习,以众人的标准来判定诗作的好坏而不去辨别他们到底是玉还是石,糊里糊涂,吵吵闹闹,此唱彼和,互相依附,相与结党,转而又互相诋毁攻讦,可是诗的美刺讽谏传统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既然这样,照玄上人不以诗被当今之人称道不也是很应该的吗?
  唉!有伯乐然后才能识别千里马,有匠石然后才能识别梧桐树和蝽树这样的好木材,可是从古到今匠石又能有几个呢?那些怀抱奇特本领而不被重用的人物,已经消失不少了。我既推崇照玄上人的诗作,而又悲叹人们不知道郑先生就是当今的伯乐、匠石,所以写了这篇序放在诗集的开头。

  照玄上人诗集序(明)刘基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