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其它 > 论语选读练习
文章浏览

论语选读练习

来源:网络  浏览:3617  下载:0  上传:2013-01-17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概括曾皙的性格特征。(1分)
   (2)孔子“与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3分)
   (1)(1分)恬淡潇洒放达。
   (2)(3分)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是积极的。(3分)
   解析:文章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所以,他支持弟子们有所作为;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所以,他也赞同曾皙的想法。后世儒者多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态度,完全是传承了孔子的思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也毫不遗憾。”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辛劳。”子路说:“希望听一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让老人安心,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怀念。”
  (2)在这场师生对话中,颜渊的志向反映了怎样的品格?(3分)
  答:
  
  2.(1)C(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2)颜渊富于德性修养,乐意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大众服务,而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张扬自己的功劳,具有肯奉献而又谦虚的美德。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4.(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
   (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2分)
   ( l )因为荷葆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2分), ( 2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l 分)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l 分)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1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
   (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