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病句指导 > 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个切入点
文章浏览

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个切入点

来源:网络  浏览:8570  下载:0  上传:2013-01-17


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个切入点
  一.切入点之一:出现介词短语
  1、句首有介宾短语,审视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了主语了。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从这一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句中缺主语,删去“从”“中”)再如:①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②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③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是否误用造成表意不明
  例: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全国卷)(“在”此时是静态介词,结合语境此时应使用动态介词“从”)例:科学家们在看了“旅行者二号”拍回来的照片后,惊奇地发现木星也有一个环。(“在……后”根据语境让人费解,应为“从……上”,并删去“看了”)
  3、是否位置不当造成结构混乱
  例:葛洲坝的建设者们经过一冬一秋的苦战,一道40米高、60米宽、900米长的拦江大坝,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因“经过”的位置不当,使句子两个主语逻辑脱节结构混乱,应把“经过”提到句首)
  二.切入点之二:谓语后的宾语部分较长,审视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如2002年高考第6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句中“进入……归属……分成”不能搭配,“进入”应与“阶段”搭配,所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只是残缺的宾语中心语“阶段”的限制成分。(注:该句错误不止一处)
  三.切入点之三: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审视是否合乎逻辑
  如果一个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的话,就要想到检查它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这时语法知识是帮不上忙的。如1995年高考第6题:“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既无法演奏又无法演唱的东西怎能说是音乐作品呢?
  四.切入点之四:出现并列的词、词组
  1、考虑是否造成搭配不当
  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同一成分。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或宾语搭配;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或宾语搭配。如果充当宾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或谓语搭配。例: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2002年春招卷)(其中“提高……技术人员”搭配不当)再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5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句中的“消防车、消防官兵”是平列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它们的共同谓语是“放弃”,可以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但不能说“消防车放弃休假”。
  2、考虑是否造成语序不当
  例: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1994年全国卷)(应为“从政策上和理论上”作“规定和说明”)例:公民对父母、子女、配偶有扶养、赡养、抚养的义务。(其中“扶养”调“抚养”之后)
  3、考虑是否造成不合逻辑
  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否则会引起矛盾。如2000年高考第5题B项:“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报刊、杂志、电视”与“一切出版物”大小概念并列违反逻辑)例: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再创作。(2002年全国卷)(其中“歌舞曲艺”和“文化娱乐”大小概念并列违反逻辑)
  4、考虑是否造成表意不明。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说服谁?)
  五.切入点之五:定语或状语复杂,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1、能否与中心语搭配。
  如1991年“三南”高考第4题A项:“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句中的“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谓语“达到”的状语,“达到”不是表处置的动词,“把……事业”与“达到”不搭配,可将“把”改为“使”。
  2、排序是否恰当。
  多项定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表所属的名词、代词(表示“谁的”);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表示“哪一个”或“多少”);③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⑤表示性质或性别的名词(表示“什么”)。多项状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条件;②时间;③处所;④语气;⑤范围或否定;⑥程度;⑦情态;⑧对象。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就应该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如1998年高考第5题D项:“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中的“几个学校”充当“领导”的定语,“几个”表数量,“学校”表领属,按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之前,即“学校的几个领导”。由于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句子产生了歧义。
  六.切入点之六:出现两面词
  句中有肯定与否定(或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如能否、优劣、好坏等),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
  请看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题A项:“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前半句中的“好坏”是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而后面的“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是从肯定这一角度讲,没有从否定的角度讲。这个句子应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再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否定哪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