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病句指导 > 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个切入点
文章浏览

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个切入点_2

来源:网络  浏览:8564  下载:0  上传:2013-01-17


七.切入点之七:出现否定词
  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单重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当一个句子既是否定句又是反问句时,尤其要谨慎辨析。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6题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后一个句子既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否认......不”是双重否定),又是一个反问句(“谁又能......呢”),因为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学习雷锋了”。显然该句否定不当。
  再如:①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②睡眠三忌:一睡前不可恼怒,二睡前不可饱食,三卧处不可当风。
  八.切入点之八:出现数量词或程度词
  1、审视它是否与其他词语矛盾
  请看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甲项:“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句中的“都”是范围副词,用来总括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前面的“平均”矛盾。再如: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2、审视是否产生歧义
  如:①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②如何迅速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九.切入点之九:句子初读感觉特别别扭或多句合一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说法可能不止一种。如果在表达一个意思时,不是选择一种说法而是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结构混乱,不伦不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会很别扭,如2002年全国高考第6题B项“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在创作。”这句话读起来很别扭的原因就是将“本栏目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和“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进行了再创作”两种说法杂糅到了一起,造成了结构混乱。
  例: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参加。(2000年全国卷)(此句是有“还有”“参加”两个动词组成的句子杂糅在一起的,造成结构混乱。删去“参加”即可)
  十.切入点之十:句中有敬辞谦辞,审视是否用错对象
  现代汉语中,用“光临”称宾客到来,用“惠临”指对方来到自己这里,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用“令尊”、“令堂”称对方的父亲母亲。这些都是敬辞,适用于对对方,不能用于自己。另外用“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用“家父”、“家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母亲,用“犬子”和“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些都是谦称,只用于自称。
  十一.切入点之十一:如果是复句或出现关联词,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1、关联词是否需要,是否不合逻辑
  如:①因为天要下雨了,所以带把伞吧。(不需要)②这本书出版很多年了,所以最近作者又对它作了修订。(强加因果,不合逻辑)
  2、关联词的位置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如1988年广东省高考试题D项:“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句中的主语“他”是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他”的后面。
  3、关联词语搭配
  请看1992年全国高考第4题C项:“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注:本句错误不止一处)再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4、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请看1997年上海高考题:“......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这是个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后一个的范围应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应将之改为:“.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
  5、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
  请看2000年全国高考第5题D项:“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这个复句共有4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表意明确。第三个分句没有主语,是承前省略,由“这家工厂”作主语吗?显然不能,因为“这家工厂”不能“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仔细审视全句可知,“三次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只能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这个句子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
  再如:巴以双方在联合国的调解下,紧张局势不但没得到缓和,反面造成了更多冲突。(前半句主语是“巴以双方”,一句话还没说完,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紧张局势”)
  十二.切入点之十二:出现指代词,考虑是否指代不明
  如:①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马上给点上一支香烟。(谁给谁点?)②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方面。(用在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