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期中)试题

全卷浏览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期中)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8.【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事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静谧、寒凉[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对1处只给1分。] 解析: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所描写的画面,要突出主要意象,如“夜色”“酒”“月亮”“冷露”“秋思”等;二是要根据景物的特色、色调等,概括出画面的特色。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鉴赏“月夜”的特点,“两首诗”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要立足全诗;其次答题时要抓住诗句加以分析,由于是填空题,隐含答案必须简明、准确。
  9.【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②冷露无声湿桂花" 。“桂花”可看作实指(中庭桂树)也可视为虚拟(月中桂树),秋露从天而降,沟通天地,将桂花沁湿,使人在十五的月圆之夜感到冷清,诗人由 “露湿桂花”引发“秋思”,在写物方面亦表现出相当的功力。[评分标准:本题7分,钱诗赏析3分,王诗赏析4分。赋分着眼点在“由物体情”上。对王诗的赏析,“摘句”给2分,分析给2分。] 解析:注意答案从景情两个角度去分析。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要理解什么是“工于体物”,工,精,精巧,(引申义)善于、擅长。体物,描述事物;摹状事物。不难找出“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再简单分析即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首先审题干——明确鉴赏方向是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抓住“体物”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②审词句——找出关键点,如“萤火”流露“寒意”,联想意象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冷露”,抓住“冷”字分析;“露湿桂花”,自然引发“秋思”。
  1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⑸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解析:注意“陟”“臧”“樽”“酹”的书写,不要漏掉“焉”“而”等字。
  【思路点拨】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答题时要避免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
  1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答C项3分;答E项2分;答A项,1分 解析:A项,“完美”应加引号,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小说情节只是在结尾异峰突起,也谈不上“跌宕起伏”;B项,“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的生活”表述不当。小说主体写的是相亲过程,而且其生活貌似美满和谐,实则单调乏味;D项,“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内容以及主题的把握,主要是对情节的理解。回答本题首先要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只有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才能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其次要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小说是怎样围绕主要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最后还要留心人物性格的变化。分析概括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因此,在把握情节时,要随时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答题时要认真分析选项,切忌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小说情节结构作用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起强调作用,突出两人惊人的“相像”和“一致”,为结尾打算离婚埋下伏笔②呼应题目,如此相像一致正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最佳配偶;③与打算离婚的结局构成极大反差,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审准题目明示——分析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的“作用”;其次审准题目暗示——“6分”,言外之意是答案要分三点回答;最后结合整体情节来分析。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情节在小说中,在结构和表现人物及主题方面的作用,概括而言,就是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起线索作用。解答时,根据这个基本知识,分析本题设问的意图,先将该情节和上述作用中相关的作用分析出来,再找出该情节在文本中特有的作用,分析概括出来,就能正确而全面了。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性格内向,拘谨羞怯。②爱好广泛,追求生活品质,有良好生活习惯。③潜意识里有对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的反抗,以及对生动鲜活的生活的向往。(共6分。每个要点及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我”性格特点的情节主要有相亲时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可推知“我”的性格爱好与邓菲尔德小姐相同;想离婚等情节可概括出来。
  【思路点拨】回答此题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其次要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第三要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最后要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
  (4)【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
  【答案解析】观点一:这样的安排好。(2分)
  ①从情节上看,两个人虽然经电脑配对,“非常相像”,但彼此过于熟悉,谈话毫无新鲜的话题,无趣无聊,已经暗示出这种婚姻的乏味,所以两个人最后的分手也在情理之中。(2分)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前面的叙述平淡无奇,直到最后才给读者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样写,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这样的结局与前边的情节构成极大反差,更能引人深思,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是令人生厌的,多姿多彩才是有趣味的生活状态。(2分)
  观点二:这样的安排不好。(2分)
  ①从情节上看,离婚的结局过于突兀,前边的情节缺乏必要的铺垫与暗示。(2分)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样的结局,虽然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却使文章缺乏可信度,缺少生活的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两个情趣相投往往生活得很幸福。(2分)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结局宣扬夫妻之间性格差异产生美,但同时否定夫妻之间性格谐调也会产生美,是有失偏颇的。(2分) 解析: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首先判断“好”或“不好,然后分别从情节,表达效果,主题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结局的好或不好。注意,结合文本来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首先一定要注意小说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其次,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第三,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表达技巧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