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月考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关于“未知”的讨论: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A jìng,léi/lèi,hàng/xiàng B chàn/zhàn,lù/lòu,huái/huí C bēn/bèn,shí,
  liáng D yùn/yù,chì,hèng/héng)2.A(B暴发户 C. 贻笑大方 D. 慈祥 )
  3.D(而且:表进一步,递进关系,此处应为并列关系,故选“而”。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4.B(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应为“不绝于耳”。C 拍案而起:形容愤慨,不能用于形容兴奋。D 众望所归: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使用对象错误)
  5.A (B项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C句式杂糅,删去“为主轴”;D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
  6. C (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这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7.B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8.C (历史上成功和失败会过去,但真正不朽,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是美的艺术作品)
  9.C(应释为“馈赠 ”)
  10.D(D 两个“为”都是介词,替。A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
  连词,表修饰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表顺承关系。C第
  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11.C(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
  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12.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13.(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3分,“强”“凡”“更”各1分)
  (2)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
  (4分,“王”“所以”“化”“乃”各1分)
  (3)(我)原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却未曾了解西山的
  怪异奇特。(3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皆我有”“ 未始知”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14.(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
  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2分)营造了一种
  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15.(1)吾尝跂而望矣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军可夺帅也
  (3)寄蜉蝣于天地 如琢如磨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道是无晴却有晴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