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乙卷)

全卷浏览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乙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 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 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 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 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 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 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即便是单篇文档……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 “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献或者文献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再提供给人去深入解读”可见,即使是单篇文本也可以选择远读方法,起决定作用的是数据量是否超出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错误,从“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来看,是为了证明计算机不能理解文本内容,数字人文仍离不开人的阅读,从而“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根据原文“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可见,并没有实现主体从具体的学者到计算机的转变。
  B.“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错,原文信息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可见,并不仅仅只是“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还有揭示内在结构特征。
  C.“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为“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其价值应该是“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故选D。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