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全卷浏览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辙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苏辙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自为而之也 召:招致
  B.故宁之于利 委:交付
  C.而无于其上 憾:遗憾
  D.与之而遂因以之焉耳 劝:勉励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为刑待天下之罪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然后知吾用刑 欲人无惑也难矣
  C.若是二而不以与民 求人可使报秦
  D.盖欲其思得之也 与嬴不助五国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顺畅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
  B.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C.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姓,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
  D.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义的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
  1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2分)
  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
  2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
  (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