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精校版

全卷浏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精校版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④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是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几十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而行》)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16.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是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之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时一条长长的洗的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18.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那些了解?(4分)
  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4分)
  20.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