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全卷浏览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遭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ě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
  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____,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________,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0题。(12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一把好的琵琶,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道出了琵琶发音上的两个重要特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7.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8.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9.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10.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