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重庆市六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重庆市六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座右铭 一诺千金 皴裂jūn 抛头露面lù 应届毕业yīng
  B.综合征 既往不咎 刨冰bào 一哄而散hòng 煞有介事shà
  C.水龙头 瓮声瓮气 款识shí 横生枝节héng 切中要害qiè
  D.水蒸气 不郎不秀 倔强juè 长吁短叹xū 卓有成效zhu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航对这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必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不能强词夺理推托责任。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D.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而且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全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用3D动画特效完成的背景画面,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众多影迷的大力推崇,被称为“年度神作”。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①为有头活水②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③半亩方塘④中没有天光云影⑤没有头活水,这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越省力,也越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
  5.“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越省力,也越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凑”。
  7.请根据文意,理解概括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