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耶稣(sū) 诅咒(dǔ) 毗邻(pí) 更相为命 (gēng)
  B.逋慢(bū) 莞尔(wǎn) 讥诮(qiào) 怏怏不乐(yàng)
  C.央浼(miǎn) 吮舐(shì) 星宿(xiù) 脍炙人口(kuài)
  D.角隅(yú) 埋怨(mái) 涎皮(xián)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同衾 恓惶 再接再厉 煞费苦心
  B.盘桓 题纲 杳无音信 良辰好景
  C.陶冶 自栩 锱铢必较 一蹴而就
  D.规矩 付梓 迄今为止 涸澈之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们为什么老丢三落四、得鱼忘筌?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收拾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有些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B.为了用合理的时间规划高成功率地实现美国名校梦想,越来越多的家长入读美国私立高中作为进入世界名校的跳板,而选择直升美国精英高中。
  C.国际汉语教师去到国外,代表着中国,他的中国文化学识修养、他对教学方法的熟悉程度、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和礼仪的表达,都会影响到汉语言和文化传播的效率。
  D.尽管在一系列的打折措施中,铁路会失去太多的利益,降低运营的利润空间,但是收获的却是市场的认可,还有民意,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能球员韩镕泽药检呈阳性,中国足协决定给予他警告,并罚款5000元;给予俱乐部警告和通报批评,并负担追加20例兴奋剂检查费用20000元。
  B.中方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应全面权衡和充分考虑各方权益,在法制和秩序的框架内妥善处理有关分歧。
  C.物价部门表示,高速公路收费涨价的原因是由于新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收益较差,还款能力偏低,通行费收入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更谈不上偿还贷款本金的结果。
  D.伴随着西博会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西部地区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
  先秦时期,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蜀文明,是一支灿烂的古文明。古蜀文明连续发展演变达2000余年。
  古蜀文明的起源,从历史文献可以追溯到蜀山氏,从考古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这个时期是古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在古史记载里是蚕丛、柏濩和鱼凫等所谓“三代蜀王”角逐争雄的时期,也是古蜀酋邦社会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
  约从夏商之际到商周之际,是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约在夏商之际,在成都平原中部形成了以广汉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古蜀文明,显著标志是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古城,它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明最初城市的聚合业已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对应于历史文献,这正是“三代蜀王”角逐争雄,而以鱼凫王统治的建立为终结的时期,意味着高于史前酋邦制的阶级国家已经诞生。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商周之际,古蜀王国的政治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王朝更迭,杜宇王朝取代了鱼凫王的统治,号为蜀王。在考古学上,古蜀文化出现了若干新的变化,标志着古蜀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演变时期。周初以后,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礼器中形成列罍之制,形制花纹多取诸中原同类器物,组合意趣不同,是古蜀本土所铸。引人注目的是,彭县竹瓦街窖藏铜器中的2件兽面饰象纹铜罍,与辽宁喀左所出西周燕国铜罍,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并且其纹饰又见于周武王时的天亡簋、成王时的仲爯簋,显然有浓厚的周文化色彩。可见,自周初开始,蜀国统治阶级的青铜礼器群发生了重要变化,表明了享有这些礼器的统治集团发生了重要变化,反映了古蜀王国政权的易手。这种变化,也正与陶器中鸟头柄勺的消失在同时,反映了鱼凫王的势力已遭到彻底扫荡。因此,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杜宇时期的蜀王国,已走出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种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形态,比起早期的神权政治国家,无疑是一历史性进步,也充分表现出了文明的演进。
  古蜀文明的发展时期约为春秋至战国晚期。这一时期古蜀文明开明氏取代杜宇为蜀王,建立起古蜀开明王朝,古蜀青铜文化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这充分反映在考古发现的古蜀墓葬的内涵上,尤其重要的是,春秋中晚期开明王朝移都成都,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城市文明体系得以最终确立,大大推动了古蜀文明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相对独立发展进程也随之阻断,逐步汇入中国文明的一体化大潮之中。
  (摘自:段渝《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5.不属于“演变时期”,古蜀文化出现的“若干新的变化”的一项是
  A.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
  B.古蜀本土所铸青铜礼器中形成列罍之制,形制花纹多取于中原同类器物,只是组合意趣不同。
  C.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
  D.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蜀文明是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文明,其源头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B.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广汉三星堆古城,表明最初的城市聚合行业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
  C.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D.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被秦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所阻断,古蜀文明也逐步消亡。
  7.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研究古代文明史是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着手的,其中的“文明”,包含了文字、城址、青铜冶炼、礼乐制度等内容。
  B.古蜀社会形态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由史前酋邦制社会到神权政治国家、再到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比较成熟的国家。
  C.蚕丛、柏濩和鱼凫等所谓“三代蜀王”角逐争雄的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在古史里是有确切记载的。
  D.由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到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文明,兴起于四川盆地波及周边广阔地域,连续发展演变达2000余年。
  三、(6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末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①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杨武将军。
  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芝为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馀财。
  (《三国志•蜀志》)(有删改)
  【注】①枹:鼓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 累:多次、屡次
  B.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擢:提拔,提升
  C.汉末入蜀,末知待 见:接见
  D.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优渥:优厚
  9.下列 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 ②且置土石
  B.①乃遣芝修好权 ②以勇气闻诸侯
  C.①魏必上望大王入朝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①权见之,语芝曰 ②见犯死,重负国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4分)
  答:
  (2)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4分)
  答:
  11.第Ⅰ卷文言文中,邓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说孙权与蜀国“和亲”?请简要概括作答。(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君 子 之 学 也 以 美 其 身 小 人 之 学 也 以 为 禽 犊 故 不 问 而 告 谓 之 傲① 问 一 而 告 二 谓 之 囋② 傲,非也;囋,非也。(《荀子•劝学》)
  【注】①傲:浮躁。②囋:形容言语繁碎。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