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4辽宁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2014辽宁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梁染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论争,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人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
  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B.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
  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
  C.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
  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在表现帝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已经
  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
  2.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公元八世纪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
  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B.《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
  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
  C.《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
  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不多见的。
  D.《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
  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
  文中的重要论据。
  B.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
  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
  C.宋代设立的画院,在制度上保证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
  择端也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D.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在这方面,《清明
  上河图》无疑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日:“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暠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4.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礼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聘命 屈:屈意
  C.不听则恐怨 见:被
  D.翊上计掾 举:举荐
  5.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3分)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分)
  译文: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5分)
  译文: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