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全卷浏览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 骠(piào)勇 锁钥(yuè) 徇(xùn)私舞弊
  B.模(mú)具 纰(pī)缪 血(xuè)压 怙恶不悛(jùn)
  C.付梓(zǐ) 木讷(nè) 摒(bìn)弃 扛(gāng)鼎之作
  D.祓(fú)除 功勋(xūn) 岑(cén)寂 解(jiě)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影碟 掉书袋 叠床架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亲睐 势利眼 分庭抗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坐镇 座右铭 赔理道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宣泄 泊来品 厝火积薪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 瑰宝 熏陶 循序渐进
  B.径自 珍宝 熏染 循序渐进
  C.径自 瑰宝 熏陶 潜移默化
  D.径直 珍宝 熏染 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肺癌已成湖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Z#X#X#K]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阮炜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自《深圳特区报》)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上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因此使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域,有利于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地缘优势,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胡服骑射”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