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4-2015学年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2014-2015学年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8.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下阙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得手法(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1)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2)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辨
  11.(1)(5分) D(3分)B (2分)。(A. 小说中“万众瞩目”有夸张意,而选项中的表意属于写实;
  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C. 首段是叙事而非议论。E.“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色彩”的是小说中写到的
  鲁南生活习俗,“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的说法言过其实。)
  (2)(6分)①前一次表现月色明亮的环境特点,推动对饮谈话的情节;②后一次渲染轻松的气氛,暗示事情出现转机。(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理解父亲,关心儿子;②憨厚朴实,善于引导;③对幸福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每答对一点给1分,简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可参考观点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 观点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观点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会破坏幸福感。 观点四: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示例】观点四: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①幸福感来自多方面,有物质方面的,有精神方面的,当人感受到人生价值实现时,就会形成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②文中爷爷和三叔婚礼时的幸福感并不全来自物质上的满足,也有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肯定。③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有了车子、房子、票子,但没有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可,或没有奋斗后的收获,也体味不到幸福。所以我们要努力多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12.(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程度重;D项“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完全正确;E项“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错误。
  【参考答案】(5分) B(3分)、 C(2分)、 A (1分)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事迹的概括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然后分析概括出传主的相
  关事迹。每点2分。
  【参考答案】(6分)
  ①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
  ③提出“三重证据法”,最终扩充为“五重证据法”,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行文结构与文段作用两方面入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6分)  
  ①从绘画等学术角度评价饶宗颐在当代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②为下文对饶宗颐取得成就的叙述作了铺垫。
  ③照应题目,表达了对饶宗颐的高度赞扬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意
  思对即可)
  (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思想的理解、探究能力。
  【答案解析】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
  【参考答案】(8分)
  观点一:“推陈出新”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
  ①饶宗颐针对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指出传统“三远”的不足,并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理论;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
  ②只有推陈出新,保持独立精神,才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成功。
  观点二:“涉猎广泛”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
  ①饶宗颐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的相关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
  ②只有涉猎广泛,视野广阔,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成功。
  13. D【解析】 A.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B、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可用“纵横交错”。C.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D项中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使用正确。
  14.B【解析】A、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C、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D、成分赘余,“苟同”的意思是“轻率地表示同意”。
  15.B【解析】⑤为中心句。③“欺骗自己”对应①“这种自我欺骗”,呼应④“由此”。“有些人自信”连接②“真正的自信者”。“怀疑及不满”对应⑥“为弱点苦恼”。
  16.先提出理论假说,再进行实验。(2分)实验有三个环节,首先需要强中微子源,然后选择氢核做靶核,最后通过特定闪烁液体以证实中微子存在。(3分)
  17.【答案示例】
  镜头①:在路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地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
  画外音①:有时候,文明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镜头②: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
  画外音②:有时候,文明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镜头③:一个正在下着大雨的天气里,一个小伙子把伞送给了一位老人。
  画外音③:文明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甚至我们都不曾察觉。
  18. 细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坚守最初的目标或梦想。
  2、学习或工作要有计划性。
  3、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此题,故事里的青年之所以没能够坚守住自己最初的目标,是因为他做事不集中注意力,脑袋里一团混乱,对生活的计划性不高,根源是——理性不够。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