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模拟试题(密卷二)

全卷浏览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模拟试题(密卷二)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8-9题。
  瑞鹧鸪①宋 李清照风韵雍容未甚都②。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①该词作于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之时 ②此处谈的是双银杏
  8.全词哀而不伤,但通读全词后却能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词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面对伸手可及的星辰,只能抚胸空叹息
  (2)《观沧海》中,曹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自己在用歌声诵咏心志
  (3)荀子在《劝学》中表达出“吾日三省吾身”意思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赌 技付慧“涛哥,今天你跟二驴子的车!”队长扯着脖子在远处喊着。
  “我知道了。”涛哥应着。
  三头老牛拉着一挂平板大车,车轱辘吱扭吱扭地叫个不停,走在乡道上。装满粮食的麻袋包随着牛车的颠簸,时不时地从车板缝里,掉出几个苞米粒子。
  涛哥叫陈洪涛,是刚刚从省城插队到牤牛屯的知青,长的膀大腰圆,是个热心肠,为人特别仗义,专爱打个抱不平啥的,来到屯子里不久,就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屯子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喊他涛哥。
  涛哥有个嗜好,凡事爱打赌。虽然是赌,赌品却不错,不管赌输赌赢,一是一二是二的,从来不玩赖。
  今天和涛哥搭伙的二驴子,可是牤牛屯里出了名的精明人,一分钱能掰开两瓣儿花,一对小眼晴一咔吧就是一个道道,满屯子的人谁都不搭理他,嫌他太能算计。
  这不,两个人一路上东扯西拉的,眼瞅着离公社粮食所就三百来米了。二驴子一转眼珠又玩起“花花肠子”。
  他心里合计着:马上就要晌午了, 都说“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要是能让涛哥出点血,请自己吃顿晌午饭,该多好呢。”这一琢磨,那酒虫就像是从肚子里往外爬,馋劲上来了。他咔吧咔吧小鼠眼,主意来了:“涛哥,咱俩打个赌呗,现在离粮食所不到三百米了,你要是把车赶进粮食所院里,今天晌午俺就请你四个小菜一盘大饺子,再来半斤小烧酒,你看中不中?赶不到地方就得你请我了。”
  “中。”涛哥张口就答应了。至于能不能把车赶去粮食所,还真没多想,他寻思着,这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啊,赶个牛车有啥难的。
  涛哥一下子从高高的麻袋包上跳下车。
  “你躲开,二驴子。”涛哥说。二驴子笑嘻嘻地下了车,把手里的鞭子递给涛哥,两手抱着膀,站到一旁看热闹。
  涛哥刚刚来到乡下没几天,别说赶车,就是跟车这也是头一回。虽然胆大,可第一次抡鞭子牵缰绳,还是有点懵。他抡起鞭子抽老牛,一紧张就忘了怎么吆喝牲口。一边抽一边喊着:“走!走!!走!!!”老牛哪听得懂“走”是啥意思, 咋打就是不动地方。涛哥急了,连拉带拽、连蹬带踹,打了这个打那个,把牛打得东挣西扯一下子就乱了套。
  二驴子在旁边可乐坏了:中午这顿饭来了。
  “涛哥,你先赶着车啊,我去饺子馆订菜去。”二驴子说完乐颠颠地走了。
  看着几头老牛就是不上道,涛哥急的操起木锨使劲去拍牛屁股。木锨把都拍断了,可老牛还是不肯走。气得他蹲在地上骂起来:“二驴子这个王八犊子,这是欺负我没赶过车。难怪别人都不跟他的车,敢情这小子心眼也忒多了。今天真倒楣,让他给算计了。”骂归骂,愿赌服输,这顿饺子非请不可了。
  涛哥心想:以后再干活可得长点记性,不能和二驴子再搭伙,这小子真他妈不是玩艺儿。
  “涛哥?你搁哪儿干啥呢?”涛哥正犯愁呢,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他站起身回头一看:巧了,谁呀?屯里有名的车把式——刘大明白,也拉着一车大苞米,往粮食所来了。
  “啊,是大叔啊!”涛哥瞅着刘大明白,脑瓜一转突然有了主意,“大叔,你来的正好,我二驴哥正和人家打赌呢,这回他可输定了。”涛哥笑着说。“打的啥赌啊?”刘大明白他没听明白。
  “刚才在道上,碰见了我两个同学,他在兴隆屯集体户。看见我两个同学赶车也来送粮了,二驴哥就和人家打赌,非让我把车赶进粮食所大院去。我同学说我赶不了,二驴哥偏说我能行,俩人就赌上了。”
  “赌啥啊?”
  “赌的是一顿晌午饭。他俩去饺子馆了,让我在这儿赶车。我寻思咋也不能让贫下中农受损失,可是咋赶也不行,这老牛就是不走道儿,快急死我了。”
  刘大明白这回弄明白了:“敢情是城里来的俩小子合起来算计人呢。”
  他的火腾的一下起来了,心里骂着:二驴子你他妈的这不是犯虎吗!一个人能斗得过人家两个?想到这儿,他急头白脸对涛哥说:“你倒是赶啊!!”
  “我能不赶吗?可是老牛不走我有啥招呢。”说着,涛哥扬着鞭子对老牛喊:“走啊!”
  刘大明白当时气乐了,心想,真让自己给猜着了,他妈的,赶车有说“走”的吗?还好让我赶上了。城里来的小犊子,心眼还真多。他转身回到自己的车前,把鞭子扔给了跟车的,返身回来从涛哥手里抢过鞭子:“驾”。再看那牛车,顺着大道一直就奔粮食所去了。
  二驴子美滋滋定了四碟小菜,转身出了饭馆门,往大道上一瞅,心里硌磴一下子:坏了,牛车没了!他急的象火燎腚,一溜烟地窜进了粮食所。只见那牛车稳稳当当地停在粮食所院里。
  牛车旁,有个人正教训涛哥呢:“小伙子,以后学点好,别净玩那‘花花肠子’!!”
  二驴子一看这人,谁呀?他爹刘大明白。
  “哎呀,我的爹呀!”
  二驴子一屁股子坐到地上了。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涛哥”嗜好打赌,可见他赌技精湛,根本没有把二驴子放在眼里,故事由此展开
  B.二驴子狡猾,爱占小便宜,正是他这一人物的刻画才使得“涛哥”的形象更加丰满
  C.“涛哥”遇事易冲动,连怎么赶牛都忘了,只一股脑儿喊走,这说明年轻人太轻狂
  D.小说大体以对话形式展开,加之动作、心理描写,还原生活情景,使文章贴近生活
  E.文章多次进行情节暗示,如开头说涛哥好打赌,二驴子好算计等,使文章脉络分明
  (2)小说在刻画“涛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结尾出人意料,为何“涛哥”跟刘大明白说的打赌内容是另一种版本?而二驴子在最后为何要一屁股坐到地上?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4)文章为何要以“赌技”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追思·甘惜分:“我唯一的标准是学术标准” 姚晓丹用一个世纪的风雨,甘惜分收获了一个称谓——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100年只是一瞬,但新中国新闻学却由此发端,并蓬勃发展,指引着时代忠实的记录者。
  他的故事,也是新闻学的故事。1916年,甘惜分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他是孤儿,由大哥带大,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初中毕业后无法继续深造,来到乡村小学教书。为了多读书,他加入了当地的秘密读书会,却由此接触到进步思想,“每次去,都如同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1938年,他终于来到延安并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转折”。
  1945年,甘惜分担任新华社绥蒙分社记者。“当记者是我很久远的一个愿望,以邹韬奋为首的进步报刊过去曾给过我很大鼓舞,我就想做邹韬奋式的人物,当个新闻记者,现在圆梦了。”甘惜分在自传中这样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甘惜分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教员,任务是讲授新闻理论。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从此,甘惜分再也没有离开人大校园。
  甘惜分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告诉记者:“那是段百废待兴的日子,当时,莫斯科大学对口支援人民大学,他们的专业也复制过来。当时没有新闻学理论教材,只有苏联高级党校编写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苏维埃新闻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史料,只总结了描述性的几条原则,如‘党性、思想性、战斗性’等。理论上基本是空白。甘老师从自己的讲义和经历出发,开创了新中国新闻学体系,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新闻理论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本书是新闻学子和宣传干部的必备教材。之后的新闻理论著作,都是基于甘老的理论框架写就的。之后,甘老师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新闻学大辞典》,此前学界没有新闻学的工具书。”
  在60多年的教书生涯里,甘惜分带出了10位博士生,有新中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也有唯一的女性学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
  在学生眼中,他是个要求严格的长者。刘燕南记得,甘老师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唯一的标准是学术标准。”当时甘老师近80岁了,每周三学校例会也是老师定期测试的时间:“又读了什么书、有哪些思考、有什么进益,是必问的,每次我都很紧张。老师总要求我们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我记得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甘老师把我的论文复印了很多份,每个师兄都有一份,征求每个人的意见,让我从中梳理出自己的研究主线。”
  喻国明记得,自己和甘老师的初见是从“泼冷水”开始的,“你文章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不说我还明白,越说我越糊涂。一个研究传播的人却不能把话说得让人明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他的学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而他的学生们,每年有两个“法定”看望老师的日子,每年元旦和4月17日老师生日。老师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殷殷希望。“他不太关注生活细节,总是告诉我们要抓大问题,把生活恩怨等小节放在一边,‘一个人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精力做更有用的事情’。他曾经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对这些毫无所求,只专注学术。也许这是他长寿的秘诀。”喻国明说。
  他和学生们最后的相聚在8天前。“那天他精神很好,一见面就叫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刘燕南说。
  “他仍风趣幽默,说我的眼睛胖得剩下一条线,说刘燕南还是那么漂亮。仍对我们严格要求,让我们每人每年都要出一本有分量的著作。”喻国明说。
  而甘惜分老师,在几天后飘然远去了,就像他多年前曾不告而别,离开家人投奔延安一样,这次仍是没有征兆的。但他的著作影响了一个时代,他的名字将记入新中国的新闻史,让后来者追思。
  相关链接:
  ①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引吭高歌和摇旗呐喊,却也难于沉默不语,生就一副犟脾气,继续着自己的追求…… ——甘惜分
  ②甘惜分教授领导的舆论研究所进行了几次民意测验,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查表明,广大群众,都对中国传媒的可信度表示不满。眼见经济体制改革汹涌澎湃,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新闻体制改革却畏缩不前,党内外腐败之风横行,新闻监督无能为力,广大群众呼吁进行新闻体制改革。甘教授的思潮如同青年学者一样活跃起来,大胆进行科学追求。
  ③我这一生在苦难中度过,幼时在家中受气;参加革命后,又受审查的冤案的气。最后十多年,我也不消沉,还在日夜苦思,忧国忧民,不当小市民。我认为我是20世纪遗留下来的文人,有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不是躺在床上等待死神召唤。——甘惜分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甘惜分用一个世纪的风雨,才收获了一个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的称谓,这说明做学问要学会静待
  B.为成为邹韬奋式的人物,甘惜分才定下了当新闻记者的梦,这也是甘惜分日后新闻学研究的动力
  C.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学理论空缺,甘惜分从自己的讲义和经历出发,开创了新中国新闻学体系
  D.甘惜分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给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E.我唯一的标准是学术标准,这话出于甘惜分之口,这证明他治学很严谨,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2)甘惜分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甘惜分是新中国新闻学奠基人?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从甘惜分身上你获得那些感悟?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