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精校版)

全卷浏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精校版)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3分)D
  2.(3分)B
  3.(2分)B
  4.(3分)C
  5.(3分)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6.(6分)
  示例: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一)(10分)
  7.A
  8.D
  9.(4分)
  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
  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
  (二)(20分)
  10.(4分)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11.(5分)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2.(5分)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13.(6分)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一)(20分)
  14.(3分)B
  15.(3分)B
  16.(3分)C
  17.(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8分)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二)(8分)
  19.(2分)
  采地黄 卖地黄
  20.(6分)
  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三)(6分)
  21.(2分)
  德行 言语
  22.(4分)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四)(6分)
  23.(6分)
  (1)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3)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4)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5)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略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