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B. 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C. 整首诗意象绚丽 丰富,风格飘逸,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D. 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15. 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 。
  (2)《劝学》中,荀子以“ , ”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 的,肯定 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18.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 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 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20.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鲁班扬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下面是鲁班扬写给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5处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5分)
  尊敬的王老师:
  清明节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敬礼!
  请假人:鲁班扬2018年4月 2日
  21、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下面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国人抒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不得遗漏短语)(6分)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1)上联:千秋青史 何堪魂去
  下联:
  (2)上联:
  下联: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说什么大南帆陆地真正大。我们全世界一看也看不到边。我们还有什么大呀?是大海洋。 海洋比陆地还要大。地球多大?大海放在地球里面,大家看一看海多大。再说比地球还大的东西是什么?那太阳比地球还要大得多。我们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大。要我说,如果地球大,太阳比它还要大!又来一个比一个大了,天比太阳还要大。什么东西都是还有东西比它大。(七岁时作)
  30多年过去之后,作者把此文同他有关大自然的另一篇文章作了比较:
  山,我不稀罕。即使在寝室里,我也能透过窗口望见山。远方一带蓝蓝的山脉蜿蜒不绝,蠕动起伏。我所居的城市,栖息于一块不大的盆地中。山时时从四周探头垂顾这个城市,听着这个城市所有的动静。我不能想象,山从这个城市四边撤走。丧失了山的庇护,这个城市仿佛会沿着倾斜的地表滑落到海洋里边去,没有山作为太阳月亮的隐身之处,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又将如何完成呢?
  读罢以上一则材料,请就材料蕴含的哲思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写出你的感悟。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B所以当时的姓都从‘女’字旁”错,原文意思是很多姓从“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的一个佐证。
  2.B “ 男子称氏,则说明是父系社会时期的产物”错
  3.D “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制度必将有新的变化,会更加完善”错,推断无据,也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4.D (D项此句是一语双关,既指表层空间上的阻隔,也指内心的阻隔。)
  5. 作者运用了铺垫或者伏笔的方式来暗示,使最后结果的出现合乎情理。①用家人的行为暗示。如女郎家人送站、接站,特别是送站时细心且周到的安排。②用女郎的行为暗示。如在同一个座位厢里“我”和女郎打招呼,女郎“不禁惊叫”。③用“我”的疑虑和行为暗示。如“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女郎居然没有特殊反应。(基本观点2分;每一个角度及分析各1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6. 共同性格①自卑心理严重;②极力维护尊严;③渴望美好生活;④对他人行为敏感;⑤缺乏走出困境的勇气。(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即可。)作者意图:作者通过表现弱势人群的境遇和困惑,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同情,希望他们勇敢地走出自我困境的愿望。(2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