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特色,将之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以中国诗和西方诗为例,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诗的精华便已剥夺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定为爱情诗。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殊不知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就不同,恋爱在古代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许多西方诗人虽亦以交谊著,但他们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多种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事实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之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视为耻事。第三,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这样的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些人生哲理和宗教情操。
  中国诗人并非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总观全体,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中忠君爱国之情与男女爱情常融为一体,故而不少注诗词者将爱情诗当作忠君爱国诗来诠释,或者相反。
  B.中国古代诗人之间的友谊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得到印证,西方诗人之间的情谊则不能从他们的诗作中找到印证。
  C.“西诗以深刻胜”,这与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有关,就连他们的爱情诗中,也融入了人生哲理和宗教情操。
  D.与西方爱情诗的情趣有别,中国古代爱情诗主要写惜别悼亡之事,情感深挚悲怨,风格则以委婉简隽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关涉人伦的诗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在比较中揭示了中西方诗歌在“叙人伦”上的异同,展现了开阔的视野。
  B.文中以爱情诗为比较的重点,从社会情态与伦理思想的差别着眼,剖析了爱情诗在中国不如西方重要的原因。
  C.文章指陈“桑间濮上”受人鄙视,李后主等风流天子也为世所诟病的例证,来论证东西方恋爱观的巨大差距。
  D.文章列举西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学问情趣可与男子欣合的事实,目的在于证明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有待提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误将爱情诗当成了讽刺时事之作。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属酬唱之作,可以作为中国文人轻视仕宦羁旅而重视友朋交谊的佐证。
  C.北宋词人柳永曾四次落第,追求功名无望,于潦倒悲愤中写下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这样直陈声色的词句。
  D.李清照《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离别相思之情,是中国爱情诗中“怨”的典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日,《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首个详细的新冠病毒包膜蛋白的原子级模型。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其刺突蛋白一起存在于病毒的外膜上,帮助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组装新颗粒。早期研究表明,包膜蛋白在劫持人类蛋白质以促进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们推测,包膜蛋白通过一定方式破坏了肺细胞的连接。该模型展示了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维持肺部黏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将PALS1蛋白从它们通常的保持肺细胞连接紧密的工作中“拉”出来,破坏肺细胞的连接,从而导致肺部损伤。当肺细胞连接被新冠病毒破坏时,免疫细胞会试图修复损伤,释放被称为细胞因子的小蛋白。这种反应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炎症,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损伤削弱了细胞间的联系,病毒可能更容易从肺部逃逸,并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肝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研究新冠病毒蛋白和PALS1蛋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帮助寻找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药物,也有助于科学家追踪新冠病毒等病毒是如何进化的。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1年6月9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2023年1月8日起,“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始终以调查研究、顺应民意为重要前提,汇聚专家智慧、广纳基层建议、倾听民众呼声,做到实事求是,谨慎决策。国家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方案。“甲管”变“乙管”,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国家先后出台文件加强防控指导和医疗保障,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加强农村疫情防控,降低重症发生风险,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我们始终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始终是战略主动和战略定力的力量源头。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继续科学优化防疫措施,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为经济稳定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人民日报》,2023年1月8日)
  材料三: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众如何开展心理调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给出建议。未知的结果是导致焦虑产生的根本,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居家是一个短期的、突发的应激事件,不太可能是长期的。”杨甫德说,在明确这一认知后,就要为短期的居家做好设计和安排。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杨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如果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摘编自《专家:不必有新冠恐慌》,《北京日报》,2022年12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病毒包膜蛋白原子级模型创建,证实了科学家关于包膜蛋白在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起关键作用的猜想。
  B.新冠病毒破坏肺细胞间连接损伤肺部,一旦从肺部经血液传播出去,可攻击人体肝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
  C.人体免疫细胞为修复新冠病毒造成的损伤需要释放小蛋白,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引发炎症从而危及生命。
  D.新冠病毒感染会带来身体上的疾病,也可能造成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需要掌握科学知识和信息,学会主动适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病毒感染防控重心转向后,仍需要进行新冠病毒研究,以寻找治疗药物和追踪病毒进化,呵护民众健康。
  B.持续更新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是牢固掌握战略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
  C.当下疫情防控不再强调防感染,而是转为在保障医疗资源、防控重点区域、降低重症风险等方面发力。
  D.感染新冠病毒是由于个体外出时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失当,因此维护身体健康的首要责任在自己。
  6.我国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的做法给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作简要说明。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