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全卷浏览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为全党上下敲响了警钟;强调“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站稳反腐败斗争的人民立场;认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立场的坚定,决定意志的坚决。正是看到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发出“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郑重宣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雷霆万钧之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正是抓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以“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执法不阿,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不拔,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祛腐必净、除恶务尽、上不封顶。可以说,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反腐败斗争,照见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擦亮了这个百年大党穿越风雨而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的退让妥协,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才能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摘编自仲音《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材料二:
  “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一“贪得无厌”刚好相反。“知足常乐”是克制一己的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
  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不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人工,到了一定程度,出产是不会继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生活的人,假若要不断地提高收入,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积。有荒地时,固然可以开垦,但是荒地是要开尽的,而且有很多的地太贫瘠,不值得开垦。人口一代一代地增加,土地还是这一点。
  如果大家“贪得无厌”,还是打算增加享受,还是想要扩充耕地,那就只有兼并了,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人们还得和平地活下去,在这土地生产力的封锁线下,只有在欲望方面下克已的功夫了。“知足常乐”不但成了个道德标准,也是个处世要诀。因为在人口拥挤的土地上谋生活,若不知足,立刻会侵犯别人的生存,引起反抗,受到打击,不但烦恼多事,甚而会连生命都保不住。
  中国一身还是埋在土地里,只透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你看国家的收入还不是靠田赋?民间的收入还不是靠农产?即使有人不直接拖泥带水地下田劳作,但有多少人不直接或间接靠土地生活?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
  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么可笑和土气!他露在地面上的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若是我说“把头也埋下去罢”,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生活和文化是一套一套的,生活在土里,文化就该土气。土气的文化确实令人觉得不顺眼,但是你得全身从土里拔出来啊。现在这种半身入土的情形是会拖死人的。享受、浪费、挥霍被视为应当了,而自己并不能生产给自己享受、浪费、挥霍的物资。于是“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的需要便加重了。传统文化中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怎会不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这个贫血的国家哪里还有资本去打破土地的封锁线,建立现代工业呢?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
  自拔,新文化的建立,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是除了自拔,只有死亡。我们现在正在向死亡的路上跑,那是事实。
  (摘编自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党自我革命以长久生存的重大政治任务。
  B.反腐倡廉是坚决地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维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必须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
  D.“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该句形象地描述了贪污、腐败的原因和现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把历史上逍遥于法律之外的情况与当今进行对比,显示了我们党在执法上的坚定意志。
  B.材料一“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表明“权力”与“腐败”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说明为官的内在风险,警示官员要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C.材料二克制“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了人与物之间的两种关系状态,是在面对外界资源诱惑时,因为自我的程度有异而出现的不同精神。
  D.材料二“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承接上文,否定了口味摩登、名词时髦的现象,也引出作者对深处土气文化中的人的提醒:要勇于自拔。
  3.下列选项,观点与材料匹配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为保民生工程的极为重要的举措。
  B.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乡村村民通过自己耕种来实现生产,供需大致平衡,不依赖外部市场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C.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全国各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D.传统文化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百姓在对待腐败官员方面,总是希望制定严厉措施对其做出惩罚,而很少对其在道德方面提出要求。
  4.请简述材料一第3段的说理层次。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请结合材料,从文体角度谈谈它们论证特点的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捕鼠[注]迟子建入冬以来,哈尔滨也落了几场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的,没怎么存住。①而昨夜的雪,却是大动干戈,把哈尔滨杀得白茫茫的。街边的榆树,本来还命悬一线似的,将三两片枯叶当金币一样吊着,大雪这个天贼一来,它们立刻吓软了腿,哆嗦着坠地了。而野地里那些筷子般长的瑟缩的荒草,再想打悲秋这张牌,也是不可能的了,过膝的大雪生生把它们的幽怨埋住了。大雪后的哈尔滨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在乌鸦眼里,一定是三张刚出锅的面饼。埠头区那张大些,新城区的中不溜儿,而傅家甸稍小一些。②不过最小的这张面饼,像是撒了黑芝麻。因为大雪过后,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传遍了这里;鼠疫来了。人们无法安生呆在屋子里,纷纷抄着袖子走向街头,一探究竟。
  傅家甸成立了防疫卫生局,在各区域内下派卫生医士和巡警,发现此类病者,一律厉行隔离。同时号召大家捕捉老鼠,切断疫源。
  听说官府为了鼓励百姓灭鼠,捉一只老鼠,奖励铜钱五分。金兰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黄猫捉老鼠,挣一分是一分。她在客栈的各个角落下了捕鼠夹,然后把黄猫圈在灶房,让它一意捕鼠。黄猫已经习惯了捉到老鼠就把它消灭掉。可如今吃掉老鼠,等于吃掉了钱,金兰不许。她一旦从门缝觑见黄猫捉住老鼠,就赶紧冲进去将其夺下。黄猫愤怒地竖起胡子,喵喵叫着,不明白为什么该吃的东西,却突然不让吃了。
  黄猫有了抵触情绪,捕鼠就没有热情了。金兰晚上睡觉,能听见灶房的老鼠竈竈宰窜地响了。早晨起来,不是发现竹篮的干粮被糟蹋了大半,就是看见案板上的肉被啃得面目皆非。而且老鼠故意气她似的,将米粒似的黑屎遗留在灶台上。一想起它们享用了一夜的珍馐美味后,清晨鼓着圆溜溜的肚子回窝睡觉了,金兰就为猫的怠工大为恼火。她捉住黄猫,掐它的脖子,想着吓唬吓唬它,它就不敢对横行的老鼠袖手旁观了。哪想到她教训黄猫的时候,被推门而至的翟役生撞见了。
  做太监的,在人群中,还是觉得孤单吧,他们特别喜欢养猫养狗做个伴,翟役生也不例外。他初来傅家甸时,怀中抱着的,就是一只雪白的猫。白猫懒于捉老鼠,被翟役生养得肥嘟嘟的,娘娘一样供着。有一日它享用鱼骨,一不小心,粗大的鱼骨竟然卡在喉咙,只一会儿的工夫,就断气了。没了心爱的白猫,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每次回到客栈,只要带了吃的,总先喂给它。
  翟役生见黄猫被金兰掐得四爪乱蹬,以为金兰要置它于死地,照着她的背就是一拳。金兰一个趔趄,黄猫就此脱身。
  “我再晚回来一步,你是不是要吃猫肉了?”翟役生扯着公鸭嗓大叫。
  “吃猫肉了又怎的?”金兰说,“我不让它吃耗子,它还来脾气了,不捉了!这两天耗子在灶房造反了,你就一点没听到?”
  “你不让它吃,你吃?”翟役生不平地说。
  金兰说:“再怎么的,我也不会吃那玩意儿呀,没听说死耗子如今能换钱么?”
  翟役生说:“换什么钱啊,都是瞎传。你出去看看,家家抓的死耗子,都扔外面了。你要是有本事换成钱,不用在家和猫争嘴,街上捡去吧!”
  翟役生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手和脚,却出奇的大,也出奇的灵巧。他不但会糊灯笼,还会给自己补袜子。金兰对翟役生为什么出宫,一直心存疑虑。她也问过他,在里面呆着有吃,有喝,何苦出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翟役生只说他想家,就出来了。再问他在里面是做什么的,③翟役生只回一句:“嗨,做这个的,不都是伺候人吗?”再无第二句话。按照金兰的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过,留有伤疤。在金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被人打断的。但凡雨雪的前夜,翟役生总能准确预报,因为他那条伤腿会疼。
  夜里,金兰正睡着,忽然听到有老鼠的动静。她想,灶台下只有一个红萝卜,就啃去吧。可令金兰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忍不住,要进厨房看时,却发现翟役生已到那里,④只见他忽然抽出手,纵身扑向灶台,眨眼间,老鼠已被他罩在掌下。他纵身捕鼠的姿态,简直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当翟役生炫耀地将那只还吱吱叫着的灰老鼠提起来的时候,金兰惊异不已地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翟役生冲口而出:“好几年不干这个了,没想到一逮还能逮住!早年我……话没说完,翟役生打了个深深的寒战,扔下老鼠,叹了口气,“啪”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哭丧着脸说:“怎么还记着这本事呢!”那只死里逃生的老鼠落地后,还有点发蒙,它哆嗦了几下,这才开溜。它这一去,估计是不会再回到人的世界了。
  金兰呆住了,其实翟役生捕鼠的那一刻,她已然明白,他在宫里过着怎样的日子。金兰没说什么,她从缸里舀了一盆清水,端到他面前,怜惜地说:“洗手吧,以后再也不用干这个了。”翟役生垂手站着,没碰清水,金兰便又催促了一遍:“洗手吧。”谁知翟役生忽然夺过那盆水,“哗”地一下,朝她头上泼来,然后将铁盆“咣当”一声摔在地上。金兰气坏了,她一边骂翟役生不识抬举,一边用力将他扳倒在地,一脚接着一脚踹他。金兰没有想到,翟役生的身子竟是这般懈松,她的脚,就像踹在棉花包上。
  (有删改)
  [注]选自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小说反映的是清末(1910)哈尔滨发生鼠疫时的社会生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意味丰富,既指金兰和猫捕鼠,也指翟役生的特殊技能及其在宫内的差事,还指鼠疫之下民众捕鼠防疫的行为。
  B.从死老鼠“都扔外面了”可以推测,官府在鼠疫发生时采取的号召捕鼠、隔离病患等一系列措施,并不能遏制鼠疫的传播。
  C.翟役生供养白猫,又为了救黄猫而与金兰吵架,说明他对猫感情深厚,这不仅因为他孤单,还与他在宫中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D.翟役生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误被打断腿赶出宫的,他不愿意让金兰知道这段往事,于是就谎称自己是“想家”才出宫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中“大动干戈”“杀”赋予“雪”以人的行为,突出了哈尔滨的雪之大,寒气逼人。
  B.句②中“面饼”上“撒了黑芝麻"不仅比喻形象,而且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C.句③中翟役生只回金兰一句话,并且语焉不详,这为人物加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D.句④中“抽”“纵”“扑”“罩”四个动作一气呵成,突出了翟役生捕鼠的敏捷娴熟。
  8.翟役生捕鼠的情节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9.小说最后两段翟役生有两处看似反常的表现,意蕴深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