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月考试题 > 江苏省如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如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四、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好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 C (A错在“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材料一第一段中“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不能“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B错在“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材料一第三段中“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是决定要素。D错在“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材料二第四段赞赏了文化相对主义宽容合理的积极价值,但仍有一些“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需要“再进一步追问”,可见“文化相对主义”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因而不应成为“坚守的原则”)
  2. C (错在“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材料二第三段中“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强调既要珍藏、进行历史研究,更要在实践中积极应用。少掉“只是”两字,意思完全相反。)
  3. B (材料第一段观点是: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A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强调借鉴,不符合第一段观点,B项“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指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表现了文化的差异性,符合第一段观点。C项“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团结,不符合第一段观点。D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包容,不符合第一段观点)
  4. 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或:指出其既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又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5. ①这种差异体现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即中国的忠孝观念与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不同。
  ②这种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美国人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辞》。
  ③对这种差异应当宽容。《花木兰》可提供“他者”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或:中美文化进行互动、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6. B (“傍晚”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的是爷爷不断给“我”加深记忆,为的是让“我”不忘来历,体现了爷爷对“我”用心良苦的教育。错误理解为创伤,是对原文“窒息的感觉,使我无法大放悲声”这一信息的脱离全文的断章式理解)
  7. C (摇、抛、摸的动作,符合爷爷是盲人的特征,作者借此主要是为写出爷爷于动乱当中毅然收留“我”的不易,因其挣扎更凸显了爷爷的坚韧。所以并非“意在表现爷爷性格的复杂性”。错因主要在断章取义而将手段与目的混淆)
  8. ①褡裢和竹竿是爷爷在艰难岁月里抚育“我”的见证物,同时也是爷爷坚毅品质的象征。②作者借此物象帮助实现现实与过往的自然交织,并让其情感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9. ①徒河承载了“我”对爷爷的深情眷恋。“我”对徒河水声的想念,其实表达的是对与爷爷的过往的追念,从而表达对爷爷的感恩与爱。
  ②徒河承载着爷爷对滋养他的乡土的依恋与坚守。爷爷死前听到徒河流水声眼中再次明亮从而微笑着离开,以及“他不会离开徒河的”等,体现了爷爷对滋养他的母亲河的依恋。
  ③徒河承载着作者对于乡土滋养出的深厚的爱与美的歌颂。徒河“滔滔不绝”,“隐忍而强烈”,作者着力刻画徒河广阔、隐忍、饱含生命力的特点,这象征着美好人性的坚韧、博大、爱等。
  10. BEI
  11. C (“危国”的“危”是危险的意思,“危言危行”中的“危”的意思是正直)
  12. C (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设身处地帮齐国解决运鼎难题。颜率是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将违约责任推给对方)
  13. (1) 我东周君臣内部尽力谋划,(认为)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您)。
  (2) 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
  14. ①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②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
  【参考译文】
  材料一: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这取决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把各种东西画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鼎,把各种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事物都得以备载,让百姓认识神道与邪恶的东西。因此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详的东西。魑魅魍魉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够使上上下下的人们和睦相处以领受上天赐予的福分。桀德行昏聩惑乱,鼎迁到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却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总有终结的日子。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鄏,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材料二: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要兴师威胁周君,并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寻思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赢得美名;如得到九鼎这样的重器,又获得巨大的宝贝。希望大王能认真考虑!”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东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想要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之中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的,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还需要有士兵工匠等人力、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作为配套。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贤卿多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随时听候命令迁出九鼎。”齐王只好停止索要九鼎。
  15. B (B项,“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错误,原文为“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应是重在感激崔中丞对自己的赏识)
  16. ①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充满了仰慕之情。
  ②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
  ③对自身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流露出自信之情。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