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中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态及艺术活动,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形式,是一种地方公众共同参与并享有的具有在地性的文化艺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对乡村建设愈加重视,因其满足艺术的公共性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双重特点,人们对公共艺术应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加强烈。
  公共艺术以自由开放的空间来设计和制作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建设中,有利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基础。同时,公共艺术建设也是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体现,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来展示新时代农村面貌,不仅能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还能增强全村居民的凝聚力,使乡村文化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助推力,更是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以文化自信为本,突出艺术赋予乡村空间的特色。在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规划时,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选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设计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艺术的优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术手法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真正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引起村民与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乡土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进一步形成乡村文化自信。当代乡村社会尽管经历过很多挑战和失败,却依然保留了很多具有鲜明人文特质的古老村落,这给“艺术乡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文化空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引入公共艺术,充分利用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资源,以艺术的力量,树立民族文化的信心,挖掘乡村优秀历史与民俗文化,并对其进行艺术的精练与符号重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以文化传承为纲,丰富乡村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公共艺术应用于乡建的策略,符合现阶段乡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个时期的文化风俗都有差异,每个村落的创立条件都不相同,其所产生的礼仪文化和风俗也相差甚大。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文化发展中,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状况、礼仪文化和风俗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路径,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例如,在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统古村落的乡村发展人文旅游,提供传统文化体验服务和相关纪念品;在环境优越、有独特自然风光的乡村提供旅游观光,同时发展民宿、生态农场产业等。
  (摘编自陆姗姗《公共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材料二:
  按照学者陈伟煊对传统村落类型的划分方法,传统村落可以分为历史积淀类、村域格局类、传统建筑类、民俗文化类、全面综合类五大类型。对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资源的挖掘可以按照不同类型探索可用元素。如湖南省现存传统村落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有汉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而民族文化的不同和地域特征的差异,又形成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
  文创产品设计,重“形”也要重“意”。从传统村落文化中所蕴含的建筑造型、装饰图案、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角度入手,对建筑造型、装饰图案、非遗文化等物质形态进行“形”的提取,然后对原生文化符号“形”按照形式美法则设计解构再现,并在设计创新后能保持原生文化“意”的表达。文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往往与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基于物质载体使蕴含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程度决定了文创产品创意水平的高低,因此文化内涵是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以传统村落为物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符号挖掘,使用现代设计手段与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多方面对传统村落文化符号进行创意转化和创新设计,拉动乡村文旅产业经济发展,赋予传统村落文化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
  文创产品是基于文化精神产生的,是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的物质载体,基于传统村落文创产品设计资源挖掘的基础,可以在文创产品外观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图案意蕴表达、实用功能、材质等方面对传统村落资源创新应用,设计出具有当代社会审美和使用功能的创新型文创产品,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角度让传统村落文化活态传承下来。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基因,活化重塑传统村落文化中的价值点,以现代美学、设计学为手段,用文化和创意让传统文化以新时代面貌与消费者见面,赋予其更多审美和实用价值,使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新型生产力。
  (摘编自刘春侠《传统村落文创设计助力文化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艺术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由地方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是一种具有在地性特点的艺术形式。
  B.利用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资源,挖掘优秀历史与民俗文化,进行艺术精练与符号重构,可以促使乡村文化自信形成。
  C.在有传统古村落的乡村发展人文旅游,提供传统文化体验服务和相关纪念品,就可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D.在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资源时,可探索建筑造型、装饰图案、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可用元素,进行“形”的提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省传统村落资源非常丰富,为当地“艺术乡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
  B.文创产品的设计要重“形”又重“意”,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就在于此。
  C.在乡村振兴中引入公共艺术,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独特发展模式。
  D.创新应用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离不开现代美学、设计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对杨柳村老宅的青石板颜色等图案进行元素提取后设计的两款手机保护壳销量火爆。
  B.田铺大塆村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乡村创客”主题打造了河南省首个乡村创客小镇。
  C.江头村有机融合纪念性、文化性、地域性特点,打造出“爱莲”文化旅游文创产品。
  D.“三峡渝礼”系列产品以《千里江山图》为元素,结合三峡的自然人文风光设计而成。
  4.下面是黑龙江海林市雪乡旅游发展一览表,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当地旅游发展进程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入公共艺术,是雪乡振兴进程中的创新性举措。
  B.管理部门推介,强化了雪乡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
  C.发挥地域和自然优势,展示和丰富雪乡本土文化。
  D.雪乡旅游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驶入快车道。
  5.下面是某古镇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该镇打造传统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6分)
  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四面环水,出入以舟代步;风景优美,水产丰富,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历史悠久,有皇宫所、皇粮殿、石板街等历史遗存,至今还有祭水神、赶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丰子恺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寇突犯我故乡石门湾,我不及预防,仓猝辞缘缘堂,逃出火线,迤逦西行。如今故园已成焦土,飘泊将及两年,在六千里外的荒山中重温当年辞家的旧梦,不禁心绪黯然。
  走了五省,才知我的故乡,真是一个好地方。石门湾水路四通八达,我们无需用脚走路。倘使你“走”到了城里,旁人都得惊讶,家人怕你伤筋,你自己也觉得吃力。唉!我的故乡真是安乐之乡!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回江南的空前浩劫,也许就是安乐的报应罢!
  然而好逸恶劳,毕竟是人之常情。克服自然,正是文明的进步。忧患而不进步,未必能生;安乐而不骄惰,决不致死。所以我对于安乐的故乡,始终是心神向往的。
  石门湾郊外没有一块荒地,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可以梦见往昔的情景。往年我在上海,冬天吃新蚕豆,一时故乡清明赛会、扫墓、踏青之景,以及绸衫、酒旗、戏鼓之状,憬然在目。倘然遇见丝绵,那更使我涌起乡思来。因为这是我乡一带特有的产物。古人要五十岁才得衣帛,我们乡人无论老少都穿丝绵。“人生衣食真难事”,而我乡人得天独厚,这不可以不感谢,惭愧而且惕励!
  缘缘堂就建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缘缘堂构造用中国式,一切奢侈、烦琐的布置,一概不入。全体正直、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我认为这样光明正大的环境,适合我的胸怀。
  我们在缘缘堂怀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使我憧憬。春天,桃树戴了满头的花,在门前站岗。门内朱楼映粉墙,蔷薇衬绿叶。院中秋千亭亭地立着。这幸福的光景,使我难忘。夏天,葡萄棚上的新叶,把室中人物映成绿色的统调。垂帘外时见参差人影,秋千架上时闻笑语,这畅适的生活也使我难忘。秋天,芭蕉的叶子高出墙外,夜来明月照高楼,房里有人挑灯夜读,伴着秋虫的合奏。这清幽的情况又使我难忘。冬天,炭炉上时闻普洱茶香,儿童们伴着坐到深夜,直到北斗星转向。这安逸的滋味也使我难忘。现在飘泊四方,但凡我身所在的地方,只要一闭眼睛,就看见无处不是缘缘堂。
  九月二十六日,是我的生辰。这时嘉兴已炸得不成样子。我家还是做寿。而宾朋的谈话异乎寻常。有人从上海逃回来,他说上海无数难民无家可归,聚立在租界紧闭的铁栅门边,日夜站着。租界里的同胞拿面包隔铁栅抛去,无数饿人乱抢。有的面包落在地上的大小便中,他们自挣得去吃!我们一个本家从嘉兴逃回来,他说有一次轰炸,看见一妇人躲在墙脚边喂奶,忽然弹片飞来,恰好把那妇人的头削去。这无头的妇人依旧抱着婴孩危坐着,并不倒下。我听了他的话,想起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就讲给人听:猎人入山打猎,远远看见一只大熊,他连发数枪,均中要害,大熊却危坐不动。他走近察看,大熊两眼已闭,血水流下。但是它两只脚抱住大石头,危坐涧水边。猎人再走近细看,才见大石底下的涧水中,有小熊正在饮水。大熊倘倒下了,那石头势必压死她的宝贝。直待猎人掇去了她手中的石头,她才倒下。呜呼!坐客散去了。这便是缘缘堂最后一次聚会。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是石门湾被宣告死刑的日子。石门湾在那一天,真可谓“朝为繁华街,夕暮成死市”。那天,我照例在画《漫画日本侵华史》。只听得玻璃震响,一连数次。心知不妙,出门探问。有人说:“我们这没有设防,决不会来炸的。”大家照旧安居乐业。
  正午,一架飞机低低地飞过。石门湾没有警报设备。以前飞机常过境,大家跑出去,站在门口,仰起了头观赏,如同春天看纸鸢,秋天看月亮一样。这天大家依旧出来观赏。谁知他们正要选择不设防的城市轰炸,可以放心地投炸弹,可以多杀些人。飞机盘旋一周,看见毫无一个军人,纯是民众妇孺,而且都站在门外,非常满意。地面上无论哪一个人的生死都操在空中的刽子手手里了!忽然一阵冰雹似的声音在附近的屋瓦上响过,墙壁摆动,桌椅跳跃,玻璃窗齐声大叫。我们挤成一堆,默然不语,但听见墙外奔走呼号之声。飞机还没离去,大有再来的可能,非预防不可。于是有人提议,钻进桌子底下,把丝绵被覆在桌上。我在幼童时代,曾经作此游戏。现在年已过半,却效儿戏,又看见七十岁的老太太也效儿戏,这情状实在可笑。且男女老幼共钻桌底,大类穴居野处的禽兽生活,这行为又实在可耻。这可说是二十世纪物质文明时代特有的盛况!
  沿河家家闭户,处处锁门,石门湾顿成死市,不见人影。忽然一家楼上,发出一阵肺病者的咳嗽声,全市为之反响,凄惨逼人。我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破晓起身,出门时我回首一望,这是我与缘缘堂最后的一面。
  其实,在这风声鹤唳之中,有许多人想同我们一样地走,为环境所阻,力不从心。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尽载了石门湾及世间众生,开到永远太平的地方。向村人告别,我心如刀割!但脸上强自镇定,叮嘱他们“赶快筑防空壕,后会不远”。不能再说下去了。
  一九三九年
  (有删改)
  6.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一再用“我”“我的”或“我们”描述故乡或乡人,朴素的用语中寄托着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
  B.文章用较多篇幅描写石门湾得天独厚的环境,缘缘堂优雅安逸的生活,为后来遭受日寇轰炸埋下伏笔。
  C.缘缘堂不仅是供人居住的现实家园,也是承载作者生活愿景、艺术审美、道德理想的文化与精神家园。
  D.在“冰雹似的声音”“玻璃窗齐声大叫”的环境中大家默然不语,写出了面对轰炸时人们惊恐的心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六段反复书写“使我难忘”,既显示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更凸显了漂泊在外、无家可归的悲伤与痛苦。
  B.作者写大熊护子时,有意把“它”替换为“她”,将大熊人性化,暗含将熊的兽面人心与侵略者人面兽心对比。
  C.文中的“朝为繁华街,夕暮成死市”以夸张的手法写石门湾的变故,与“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的手法相同。
  D.文章末段中“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几句,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异曲同工。
  8.文中的丰子恺既有闲逸雅士的一面,又有爱国志士的一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鲁迅说:“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的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请根据鲁迅的观点,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