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全卷浏览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1.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22.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3分)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__ D.①②④
  23.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8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吕叔湘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24.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2分)
  ① ② ③ ④
  25.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6分)
  答: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4分)
  答:第一点错误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字,注意语句的连贯)(3分)
  答:实际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四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3分)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___________
  
  29.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分)
  (1)____________,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3)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5)____________,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0.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3分)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