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大纲卷)校对无误版

全卷浏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大纲卷)校对无误版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参考答案1. B(A项悚sǒnɡ C项牾 wǔ D项辗zhǎn)
  2.D(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D(A项“掌握……应用”,动宾搭配不当。B项“对……纳入监督的范围”,用错介词,应把“对”改为“把”。C项“带给了……工作中去”,“带给”改为“带到”。)
  4、C(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C)
  5、C(原文的意思是胡三省时代,《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说他读《资治通鉴》有困难。)
  6.A(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没有说“正对”)
  7.D(“《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错误。原文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
  8.A(冒:不顾、顶着)
  9.D(①②两句,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⑤句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夏人)
  10.C(“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错。原文是说郭浩审问的结果和吴玠的调查不一样,于是两人产生了隔阂,故而郭浩被调往金州)
  11. (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12.(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4分)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13.(1)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14.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15.(1) 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
  (2)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
  16.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17.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18.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
  19.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20.(示例)没有宽容,人生就如长夜,无论怎么照射,都难以驱散心头的阴暗;
  没有宽容,人生就如雨季,无论怎么晾晒,都不能拯救发霉的心灵;
  没有宽容,人生就如严冬,无论怎么取暖,都无法消融心中的坚冰。
  21.【写作指导】
  所给材料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于现实中富有寓意,而且材料末“妈妈”的一番话更是为材料的解读指明了方向。“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在“妈妈”的这句话语中已经暗示是过多的顾虑,过重的包袱,过繁的牵挂,使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全心投入,进而影响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材料内涵解读:
  材料是来自生活实践的材料,叙述一农家孩子回家帮干农活的经历体验。共四段。材料的内涵可以这样解读:
  人物要素 事件 表现 (经过) 结果
  我 在田埂上没走几步
  (农家孩子) 心跳加速
  干农活 担子直晃
  挑秧苗 不知所措
  脚下稳当
  脱外套 担子轻了
  脱鞋子 行动指导 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 再试试
  不是没能力
  是担心摔倒
  弄脏衣服 心理指导
  注意力不集中
  关键句: 甩掉多余的顾虑
  二、审题立意:
  (一)从妈妈的角度
  (1)要给孩子正确的心理引导,具体的方法指导(核心立意);
  (2)要引导孩子甩掉顾虑,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核心立意);
  (3)要鼓励孩子,放手孩子;
  (二)从“我”(农家孩子)的角度
  (1)要做好事情,就要丢掉顾虑和包袱,集中注意力,找到做事的正确方法(核心立意);
  (2)学会做事,懂得做好事的规律(核心立意);
  (3)要善于听取有益建议;
  (4)要有意识锻炼自己,获取实际能力;
  (5)要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要找到做好事情的窍门。
  三、构思材料
  打消了一切忧虑,卸下了一切担子,一时不由感到满足,真好比心里搬开一块大石头。
  ——马克•吐温
  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普希金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盖叫天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只不如足见之。
  ——-刘向
  一个人对于人生愈有经验,对工作就愈专心。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在能力或技术方面,并不一定有很显著的差异,如果能力相等的话,当然专心的人必定获胜。只要做事专心一意,他必定胜过能力虽强,但用心不专的人。
  ——姚乐丝•卡内基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四、行文思路:
  (一)拟题示例
  1.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甩掉包袱,轻松前进);
  2. 心无旁鹫,专心做事;
  3.虚壹而静,做事能成;
  4.听妈妈的话,跑得比别人快(化用周杰伦的歌《听妈妈的话》);
  5.实践出真知;
  6.人在事中练;
  (二)行文下水:
  放下顾虑,轻松应考
  下水文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寒窗苦读了十二年的我,习惯性早起。起来依稀记得昨晚凌晨一点时的阵阵雷声,条条闪电,耳边似乎响起高尔基的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然高考是我们青春不可闪躲的跳板,那我们就热烈地迎接这场青春的洗礼吧。
  早七点三十分,我准备去吃早餐,约舍友ⅹⅹ准备下楼,也顺便看看考场,调节好考试的心态。可是,不知怎么了,默默坐在床铺上的ⅹⅹ,突然捂住额头,两眼一翻,摇摇欲倒。我们一阵惊呼,想去搀住她,可她已经倒在地上了。好在她晕在地上只是几秒钟就醒了过来,我们忙把她搀到校医室,让校医给她治疗,又通知班主任给她煮早餐。班主任到来,ⅹⅹ的眼泪就像小溪慌慌张张地流,不禁说出自己的顾虑:最近我老是担心考不好,怎样来面对家长、面对街坊邻里的议论,怎样来接受自己内心的谴责,爱我、支持我的人还会对我笑吗,我还能抬起头吗?
  老师一边让她吃早餐,一边轻声安慰她。
  眼下坐在考场上,听着那农家孩子述说自己回家干农活的体验,我不禁感同身受:是啊,我们要想高考成功,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就要像农夫妈妈说的一样,甩掉多余的顾虑,轻松上阵,才能发挥自己的应有的水平。
  面对高考,我们的情绪动机太强了,有太多的困扰,让我们难以轻松上阵。就像一只正准备起飞,飞向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鹰,然而它的脚上却拴着一个重重的包裹,里面装的是父母的期待、老师的眼神、亲人邻居的询问、自己在人前的面子、遥遥无期的未来等等,结果是怎么飞也飞不起来。
  怎样甩掉这些顾虑?就需要我们放下高考对我们人生的太多意义,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在心灵上有所升华,有所成长,改变我们原有的片面的认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这些让虚荣心夸大的压力,从而达到紧张的释放。
  我们要正确认识高考对我们人生的意义。高考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绝对的转折。决定我们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我们将来发展的是你这个人,是你的心态,是你的人格,是你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还要 正确对待父母师长辈的压力。几乎每个父母的心愿都是美好的,但是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如愿以偿,做父母的最幸福的不是他的儿女多么多么的荣耀,因为今天荣耀不等于一辈子都荣耀,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就是自己的儿女竭尽全力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是所有人都不能左右的,之所以说幸福是因为他们有着最有希望的儿女。
  最后,面对高考,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自己当前最好的水平,做到尽力就好!尽力后的结果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必须勇敢的面对,并且这种态度有利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这是一次成长,甚至比高考成绩更可贵的成长。
  农家孩子脱下外套和鞋子,甩掉重重顾虑,轻松地把秧苗挑到妈妈的跟前。作为高考学子的我们,放下重重顾虑,也会轻松地前进,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亲爱的舍友,经过这场高考的洗礼,我们会是高尔基笔下高傲的海燕,勇敢的翱翔在人生变幻的天空。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