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全卷浏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琥珀 落泊 舶来品 薄利多销 气势磅礴
  B.惬意 切中 怯生生 扶老挈幼 锲而不舍
  C.称道 嗔怒 撑门面 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D.炽烈 桎梏 栀子花 博闻强识 鳞次栉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枢纽 逸事 禁鱼期 韬光养晦 唉声叹气
  B.缔造 殒石 踩高跷 贪赃枉法 一张一弛
  C.风靡 坐镇 耍伎俩 大肆渲染 秋后算帐
  D.文身 蛰伏 座谈会 令人费解 和盘托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 在台北 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②最新报告显示, 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雉等。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 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终于 合璧 截至 不遗余力 B.终于 合并 截至 不折不扣
  C.最终 合并 截止 不折不扣 D.最终 合璧 截止 不遗余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 “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5.以下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事件复杂,但作者处理得井井有条,许多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七擒孟获及刘备白帝城托孤等。
  B.《祝福》《药》《阿Q正传》均为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在《阿Q正传》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不觉悟的流浪雇农阿Q形象,其性格中最触目的部分即“精神胜利法”。
  C.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名篇,最后的结局是:四凤、周冲、周萍三个年青人在雷雨之夜死去,侍萍和繁漪因这一系列变故而发疯,家破人亡的周朴园饮弹自尽。
  D.为了复仇,哈姆莱特误杀了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致使奥菲利娅精神恍惚落水而死。克劳狄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比剑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想借机除掉哈姆莱特。最后,哈姆莱特与奸王同归于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谈 传 世
  雷 达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2012年3月2日《作家文摘》,有删节)
  6.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B.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
  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
  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
  7.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
  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
  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
  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
  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