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河南省内黄一中2014届高三一模试题(语文)

全卷浏览

河南省内黄一中2014届高三一模试题(语文)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历史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吸取前人智慧,因为 , , 。 。 , 。
  但历史常常成为人们自豪和光荣的起点,学习历史,很多时候是为了炫耀祖先。所以,历史真相常常被隐藏或者被扭曲。
  ①还能照出丑,照出皱纹,照出雀斑
  ②由此迅速提高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能力
  ③人类具有一个特殊优势
  ④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美
  ⑤历史常被人比喻成镜子
  ⑥即可以通过文化传播共享生存智慧
  A.④①⑤②③⑥ B.⑤④①②③⑥ C.③⑥②⑤④① D.③⑥②④①⑤
  16.描述以下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5分)
  (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
  (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① ,“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 ② ,“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对数百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72.02%的人表示赞同。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人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与有价值的收获并不成正比,而美国的教育 ③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孩子脖子卡在楼房窗台的防盗网上,吊在半空,摇摇欲坠。一个年轻人见状,身手敏捷地攀上下一层楼的窗台防盗网,用手托举住孩子,使孩子得救。
  一位年轻母亲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接住了从高楼上掉下来的孩子,挽救了孩子的性命。
  ……
  对这些勇于救人或者说是见死相救的人,你觉得应该把他们当英雄当道德模范看待还是当平常人看待?
  要求:①请就上述问题发表你的感想或看法,写一篇文章。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二、(9分,每小题3分)
  6.B(“俗”只是“在一定语境中”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7.D(A“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错。B“‘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雅’则是……书面约定”没有依据。)
  8.A(B“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文中无依据。C风俗“受人的好恶的制约”错。D“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文中无依据。)
  答案尚未转成文字,请下载此题所属试卷查看。
  【参考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父亲范抗,任郢府参军,范云随父住在府里。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叛军捉住,沈攸之召见他与他谈话,声色非常严厉,范云神情气色不变,沉着回答。沈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召他来命他给城里送信。城内守军有人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要祸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心甘情愿,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交好,于是就免他一死。
  齐建元初年,竟陵王萧子良做会稽太守,范云当时刚开始跟随竟陵王,竟陵王不了解他。恰巧遇上竟陵王游览秦望山,竟陵王让周围的人辨认刻石上的古文字,却没人能认识,惟独范云能诵读碑文,竟陵王很高兴,从此范云受到的宠信超过同府的其他人。(范云)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废止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百姓能安居乐业。齐明帝召范云回都城,到了以后,授予散骑侍郎。又出京任始兴内史。始兴郡内有很多强横不法的大族,如有不善待他们的二千石官员,就密谋一同杀死他,不成功,就把官员赶走。始兴边界与蛮俚部落接壤,这些地方盗贼尤其多,以前诸任内史都是带着兵刃用以自卫。范云到始兴境内后,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撤除监视的哨所,来往商人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范云性情忠厚随和,侍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他爱好气节,崇尚奇伟之举,专意救助别人的急难。小时候跟领军长史王畡友好,后来王畡死于官署的房舍里,家贫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自己家里,亲自处理含殡入殓诸丧事。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萧子良曾经启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宽恕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萧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其进谏的文书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纸,言辞都恳切直率。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季节,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农事劳作之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夕的安乐闲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不认识范云,这时就走近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
  当范云官居吏部负责选官时,担任的职守尊贵而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却能应对如流,官府的文书批示,毫无壅塞阻滞,揭出奸邪,无所隐藏,犹若神明,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异常高明。范云性格很偏激严厉,缺少威严持重,有什么对的错的,都轻率地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看不起他。起初范云做郡守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到位高权重后,颇看重与别人相互馈赠;然而家无积蓄,(每有收入)随即分送给亲友。(甘心如荠: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