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86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12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9-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2-23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作者:王剑冰 体裁:散文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王剑冰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⑪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同名散文)
  6.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这个词。
  B.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C.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D.文中引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句,出自相传为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广为流传。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在闻一多的《红烛》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生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消耗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品格。
  C.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8.在第④自然段中,“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6分)

试题答案:

【答案】6.C 7.D
  8.①“颐”的意思是保养,体现的是当地居民颐养天年的愿望;
  ②“听风”即“声声入耳,事事关心”,指的是在宁静的读书生活中,西南联大师生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③由“颐”改成“听风”,表达了西南联大师生在读书的同时更侧重社会运动。
  9.①《南湖短歌》运用反复、排比、设问、首尾呼应等手法抒发感情;
  ②借对蒙自南湖风光的欣赏和赞美,强烈抒发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
  ③诗歌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错误。原文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见下楼活动”,并不是安居乐业;再联系时代背景,是逃离北平避难于此,国难当头阶段。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错误,依据第四段“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可知,“后生学子”造访南湖,主要是因为南湖是西南联大曾经的校址,大师们曾经在此求学研究。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首先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即“颐楼”“听风楼”。
  然后结合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语境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进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颐”本是保养之意,“颐楼”这一名称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宁静怡人,体现的是当地居民颐养天年的愿望;
  “听风楼”源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对联;
  结合上文西南联大学生在这地方的活动来看,“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战争年代在这个地方宁静专心的读书学习,“听风楼”就是展现这样的生活状态;
  结合“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可知,“听风楼”展现西南联大学生对国事的关心,他们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由“颐”改成“听风”,重在展现西南联大学生在这个地方读书学习的状态,展现的是他们投身社会运动的行为,那么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则是说明西南联大师生在读书的同时更侧重社会运动。
  9.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首先分析其中使用的手法。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语句多次出现,以反复手法表达了对南湖风光的赞美;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引发读者思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共同表达对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使用整句,则表达对南湖美景的沉醉及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
  结构上首尾间隔反复“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这一设问,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感情表达可谓淋漓尽致,抒情令人泪涌。
  最后分析效果。作者借助《南湖短歌》是为了表达对南湖自然风光的讴歌,和对特殊年代给西南联大提供栖居环境的南湖的感激之情。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