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高跷王子》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高跷王子》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39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1
  • 质量平均:4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2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5-17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高跷王子 作者:于子豪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跷王子于子豪夕阳,落在了麻石街上,几根浅草,在交错的缝隙中露出了头。袅袅炊烟从古镇中升起,寂静的古镇显得有些冷清。
  “明天是故事会,娃儿还没看过吧,明儿带你去看看。”饭桌上,父亲对着娃儿说道。“不晓得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看了两个人头、几张花脸嘛?”母亲对“故事会”提不起什么兴趣,夹了块肉,就往娃儿碗里送。
  父亲听到母亲如此评价,便说道:“那就是你不懂了,这“故事会’是我们这儿的魂,需要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一起完成,以‘惊、奇、险、彩’为主,各种历史人物结合着高难度的动作,敲锣打鼓,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不能丢了老祖宗留给咱的东西。”听到父亲如此说,母亲便只好摆摆手作罢。
  隔日,元宵。父亲带着王娃儿来到了正街上,王娃儿一眼就瞅见了空中“飘”着一个高高的人。王娃儿拉着父亲的手,着急地说:“爸爸,爸爸,你看天上飘着一个人哩。”
  父亲一看,摸了摸王娃儿的头,笑呵呵地说:“那是高跷,你看那人,踩在俩杆子上,把自己撑了起来。那人是咱镇上的高跷王,踩了五米高,你看着,一会儿还有新法子哩。”王娃儿紧张地盯着那人,只见他手里突然变出一把扇,一边大摇大摆地走着一边呼呼扇风,那自豪的表情,好不得意,街上的人一片喝彩。那人听见喝彩声,举起手,将两根手指叠成一个哨,放在嘴里便响了起来,街上的人更加兴奋了。他得意地从人群中跨过,稳稳地走远了。
  “娃儿,好看吧。这千年的东西都传承下来了,你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不要丢了自己的魂。”
  回到家后,母亲已把晚饭做好,也没询问今天的情况,倒是王娃儿先开了口。“我想去学踩高跷。”母亲听到王娃儿这样说,一下蹦了起来。“什么?学高跷?那玩意儿有什么用,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科学与知识。我不同意,我不同意。”母亲把碗一甩,狠狠地瞪了父亲一眼。
  “我想成为高跷王子,我也想被别人喝彩。”王娃儿委屈地看着母亲,母亲却不看他,只是瞪着父亲,好似一切源头都是父亲惹来的。“让他去学吧,这东西总要有人传下去。”父亲放下了碗,开口对母亲说。母亲一听,不再说什么,扭头就回了房。
  第二天,父亲带着他去见了故事会的老师傅。
  “就是这娃儿想学高跷?”老师傅眯起了眼,摸着胡子问父亲。“对,我想学,我想成为高跷王子。”王娃儿抢着回答道。老师傅一听,把身子往后一仰,哈哈大笑起来,“娃儿娃儿,人儿不大,志向不小嘛。”“收收收,我看这娃儿,必然会干出番大事来。”
  每天,王娃儿除了上学,就是跟着高跷王学高跷。高跷王,是老师傅的徒弟,老师傅总是在院子里面看着他们,一大一小。高跷王踩着高高的杆子,而王娃儿,只敢远远地看着他,满眼美慕,“王娃,快去,踩上去。”老师傅拿着棍子催王娃儿赶紧踩上高跷,王娃儿却站在原地不敢动。
  “师傅……我……不敢……怕疼……”王娃儿怂了,摔了几次之后,倒也没了之前要当“高跷王子”的雄心。
  “不敢?不敢你怎么去当你的高跷王子?上去都不敢,你就只能待在地上,永远待在地上望着他!”老师傅有些生气,拿着棍子指了指高跷王说道。
  王娃儿听到这,忍着心中的恐惧,踩上高跷。他扶着墙壁望着老师傅,不敢动弹。
  “走,向前走。”老师傅板着脸,对王娃儿说道。高跷王望着王娃儿,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王娃儿还是不敢动弹。“王娃,你明天不用来了。”老师傅叹了一口气,往屋子里走去。
  回家的路上,高跷王拉住了王娃儿,他们一起去了江边。“师傅不教你,以后我教你。我就是你的师傅。师傅教会了我,那就应该由我来教会你,以后等我成了老师傅,你也要教你的徒弟。上千年来,就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故事会才能传下来。你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你也一定可以成为高跷王子。”高跷王望着平静的湖面说。
  王娃儿看了看高跷王,夕阳照在他的身上,他也在闪闪发光。王娃儿感动了,也坚定自己的信心。
  “好,我要成为你。”
  柳树长出了新芽,湖面的夕阳也恢复了最初的模样,温暖的春天,到来了。
  第二天,王娃儿还是回到了老师傅的院子里,老师傅没有理会他,高跷王带着他开始踩起了高跷。
  “一、二、三,来,慢慢向前走。”王娃儿抓着支撑杆,慢慢向前走了起来。老师傅在远处默默看着,“嘭”的一声,王娃儿又摔了。“没事,我再来。”王娃儿咬着牙,颤颤巍巍站了起来。老师傅转过身,眼眶里含着热泪,高跷王也激动地拉住王娃儿,扶着他站了起来。
  摔倒,又站起,摔倒,再站起。春去秋来,不知不觉王娃儿也长成大娃儿了,高跷王也要换人了。这些年,故事会因为各种原因停办又开办,开办又停办。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时候,省里来了通知,宣布故事会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会的春天来了,王娃儿的春天也来了。
  第一次非遗展出,是王娃儿踩的高跷。他知道,今天他就要成为真正的高跷王子了。故事会开始了,街上人山人海,各地来的记者、观众、领导,都要来目睹一下这位“高跷王子”。王娃儿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高跷王的模样,今天,他终于也站在了他的高度,他向前走着,吹响了自己的口哨……
  这天,母亲来了。这些年来,母亲心底一直都放不下的,直到这一刻,她看到了儿子,成为真正的高跷王子,她落下眼泪。
  这天,父亲来了。这些年来,父亲一直在支持王娃儿,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也相信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
  这天,高跷王和老师傅都来了。这些年来,他们也曾迷茫过,他们也不知道这种文化还能传承多久,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守住古镇的魂。但是在今天,他们知道,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王娃儿”了。
  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一个小男孩,指着王娃儿,对父亲说:“爸爸,爸爸,你看,天上站着一个人。”
  “那是高跷,那个人是我们镇上的高跷王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觉得故事会单调乏味,对它提不起兴趣,因而当王娃儿提出想要去学习踩高跷时,她反应强烈,极力反对。
  B.面对老师傅拿着棍子、板着脸训斥,王娃儿心中产生恐惧,于是踩上高跷不敢动弹,惹得老师傅对他无比地失望。
  C.听到人们的喝彩后,高跷王得意地吹起了口哨;多年后,王娃儿也吹起了口哨,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
  D.小说中的“春天”意蕴丰富,既指自然界的季节,又指王娃儿能够出演非遗展出,
  ·还指故事会迎来发展的新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有多处对夕阳的描写,或用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用它衬托人物形象,或用它烘托人物心情,富有表现力。
  B.小说插叙高跷王与王娃儿在河边聊天的情节,交代了王娃儿坚定练习信心的原因,.丰富文章内容,使叙事更曲折生动。
  C.老师傅看到王娃儿摔倒后又颤颤巍巍站起来,转过身,眼眶里含着热泪,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师傅对王娃儿的疼爱。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小说显著特点是善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叙事,这既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又能更好地展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8.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5分)
  9.文末五段,作者对小说进行了闭合式收尾,产生了独特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6.D[解析]A项原因不当;B项王娃几踩上高跷不敢动弹不只是因为老师傅的严厉;C项“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错误。
  7.B[解析]“插叙”错误。
  8.①明线是王娃儿从想成为高跷王子到刻苦努力实现梦想的经历;②暗线是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守护和传承。
  【评分标准】5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对文中四位人物的情感进行了明确和收束;②父子对话的情节与前文相似,遥相呼应;③带给读者圆满的阅读体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完整,升华了小说主旨。【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高跷王子》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