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9 题。(14 分)
  鹿的穷途王开岭①曾经,《齐鲁晚报》以《行人疯狂追杀野鹿》为题披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目击者 称——一头从刘公岛“偷渡”出境的野生梅花鹿在威海市郊登陆后,竟招来行人追杀。于 是,光天化日下,一场索命与逃亡的马拉松开始了:野鹿沿公路狂奔,越过 2 米高的围墙,
  躲进一所小学里,众人紧跟跳入;小学校长欲打 110 报警,疯狂的逐鹿者夺过电话叫嚣,“抓 住杀了,鹿血,鹿肉都值钱,能卖两万块!”并警告“少管闲事”。后来,鹿被堵在了一间 乒乓球室,警方赶到后,场面仍无法控制,仍有人高吼“野鹿谁捡归谁!”情势危急,警方 只好与刘公岛林业部门联系,直到鹿主赶来,事态才稍有缓和。由于天色已晚,轮渡停航, 有关人员决定让鹿在学校暂避一宿。深夜,竟还有垂涎者在校外遛达,一副伺机抢鹿的架 式……
  ②捏着这份报纸,我体味到一股冷,一股惊悚的饕餮之冷。不仅是对蒙昧的寒心,更 有对人性和同类的陌生、对文明的迟疑与迷茫。有时,你不免疑虑:除了遮体的兽皮换成 了化纤织物,人到底进化了多少?
  ③想起了人的遭遇。
  ④有时候,一头鹿的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类人的命运。“人——鹿”背后,隐匿的是“人
  ——人”的关系。既然以此待鹿,怎能保证不以同样方式对同类下手呢?那些研制细菌战 的人,不就把为人准备的东西先喂给了动物吗?那些窥视藏羚羊的枪口,不也毫不犹豫瞄 准了环保志愿者吗?
  ⑤眼前,浮现出两幅情景——
  ⑥一是歹徒行凶或英雄落难时,那黑压压一望无际的看客丛林。一是“文革”批斗会 上,群情激昂、纷纷冲上台集体施暴甚至当众杀人的表演。诸如广西武宣县的食人案,据
  《武宣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件》记载:“文革”中该县有一百几十人遭食;有学生批 斗老师后,在校园内就地架起炉灶,将之脔割烹煮。1968 年 6 月 18 日,武宣中学教师吴树 芳被批斗致死,其肝被烘烤药用……(见王毅《“文化大革命”野蛮性和残酷性的文化根源》)
  ⑦两幅情景,表面上一冷一热、一静一动。其实,冷漠与狂暴、怯懦与凶残,畏缩与 嗜血、优柔与决绝、被虐与施虐……这些人性的两面,实乃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转化起 来也一蹴而就,并无障碍。
  ⑧尤须注意的是,逐鹿者不仅是人,更是人群。上述的鹿和“文革”遇难者,其最大 杀手即这种“集群”效应。法国人古·勒庞有本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名著:《乌合之众》。他 指出:群体氛围下,人的心理比平时更有武断、粗暴、专横的倾向,更易滋生犯罪和极端 行为;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契约,在狂热的群体中往往失效。
  ⑨群体掩护下的施暴,在欧洲异教冲突、法国大革命、德国“水晶之夜”、义和团运动、 南京大屠杀、中国“文革”、波黑内战、科索沃纷争、印尼骚乱中已屡见不鲜。
  ⑩群恶群暴的因子,不会随伤疤和光阴一起消逝。它会像灰尘、蟑螂一样耐心地潜伏
  下来,趴在生活的旮旯里、皱褶里,寄生在人体的毛囊中,默默繁殖、变异,它时刻准备 着,伺机掀起新的暴动……
  ⑪伏契克临终告诫: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啊。
  (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详尽地叙写了“行人追杀野鹿”的事件,旨在用细节表现人类的随性而为,激发读
  者共鸣,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作者认为,群体掩护下的施暴行为从中国到外国,从过去到现在普遍存在着,伴随着人
  类发展的历史,还会伺机再次出现。
  C.文章由“行人追杀野鹿”事件谈到人类自相残杀的事件,并深入剖析了人类产生群体暴 行的原因:人类的蒙昧原始以及“集群”效应。
  D.第⑩段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群恶群暴思想比作灰尘和蟑螂,形象地表现了其 肮脏、卑劣、普遍以及顽固的特点。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有较深的文化意蕴,也有深刻 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9.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用“鹿的穷途”作为标题的用意。(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十岁能属文。历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
  子正。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迁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言:"孔门弟子与后世诸儒有功斯文者,皆得从祀先圣,今辟庠序, 修礼乐,宜以其式颁诸郡县。"
  二十四年,以御史中丞魏师逊荐,为监察御史,与秦桧论事,忤其意,师逊遂劾纶, 且言:"智识浅昧,不能知纶。"由此罢去。逾年,知.兴国军。桧死,召为起居舍人兼崇政 殿说书,寻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中书舍人。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 所草。纶奏守臣裕民事,乞毋拘五条,从之。兼侍讲。上喜读《春秋左氏传》,纶进讲,与 上意合。尝同讲读官荐兴化军郑樵学行,召对命官,且给笔札,录其所著史。兼直学士院,
  迁工部侍郎,仍兼直院。撰《吴玠神道碑》,称上旨,赐宸翰褒宠。 二十九年六月,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且坚盟好。纶请行,乃以为称谢使,曹勋
  副之。至金,馆礼甚隆。一日,急召使入,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 对,金主不能屈。九月,还朝入见,言:"邻国恭顺和好,皆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汤思退 等皆贺。然当时金已谋犯江,特以善意绐.纶尔。
  纶旧疾作,力丐外,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带赐之。明年,知建康府兼 行宫留守。敌犯江,纶每以守御利害驿闻,上多从之。三十一年八月,卒。赠左光禄大夫, 谥章敏。
  (选自《宋史·王纶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正 权:当权
  B.逾年,.兴国军 知:掌管
  C.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敌 觇:窥看
  D.特以善意.纶尔 绐:欺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B.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D.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纶自幼聪颖,十岁就能够写文章。长大后为官,为高宗撰写多篇诏令并编著史书。
  B.刚成立太学时,王纶致力于革除弊病,兴建学校修礼乐,主张将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C.王纶为官,不畏权贵,敢于反对秦桧的意见,遭弹劾罢职。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
  D.王纶旧病复发离京为官,虽远离朝廷常向皇上传递重要情况,皇上也仍然很看重他。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6 分)
  (2)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4 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