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卜”字,是占卜的“卜”,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烺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文及金文的“皇”,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王”字相近,宜于进行比较的研究。商代的“皇”字作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皇”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的“王”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
  B.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C.“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D.“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表意”揣度古人思维。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
  C.《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
  D.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汉字可以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的一项是( )
  A.“车”字,在《甲骨文编》里有20多种写法,有繁有简,相差很大,繁体的车有车轮、车厢等,而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
  B.“畜”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着肠子的形状,古时人们常以动物的胃袋作为天然容器,故以其表达储藏的意义。
  C.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从而象征九州,从此青铜鼎被视为国家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的意义。
  D.“易”字金文写作,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后假借为容易的“易”,另加虫旁表示本义。
  4.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
  5.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园废名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
  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这也不能够叫桃园热闹,衙门口有那一座“照墙”,照墙外是杀场,这里,倘不是有人来栽树木,也只会让草生长下去。
  桃园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桃子吃。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上城看得见红日头,阿毛每每因了这一个日头再看一看照墙上画的那天狗要吃的一个,也是红的。当那春天,桃花遍树,阿毛高高的望着园里的爸爸道:
  “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
  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
  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 桃树,阿毛真是爱极了。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
  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
  秋天的天实在是高哩。这个地方太空旷吗?不,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连爸爸已经走到了园的尽头她也没有去理会。月亮这么早就出来!有的时候清早也有月亮!
  古旧的城墙同瓦一般黑,墙砖上青苔阴阴的绿,——
  这个也逗引阿毛。阿毛似乎看见自己的眼睛是亮晶晶的!
  她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橘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棵大橘露到院子外,——橘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但小姑娘的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
  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无有精神。
  阿毛低声的说了一句:
  “桃树你又不是害病哩。”
  这个树,到明年又是那么茂盛吗?那时她可不要害病才好!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
  阿毛这才看见爸爸脚上是穿草鞋,——爸爸走路不响。
  “爸爸,你还要上街去一趟不呢?
  “今天太晚了,不去,——起来。” 王老大歇了水桶伸手挽他的阿毛。
  “瓶子的酒我看见都喝完了。”
  “喝完了我就不喝。”
  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
  “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
  “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了棺材!”
  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橘子连根拔掉了。阿毛只有一双瘦手。刚才,她的病色是橘子的颜色。
  这时月亮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
  “我睡不着。”
  “你想橘子吃吗?”
  “不!”
  阿毛虽然说栽橘子,其实她不是想到橘子树上长橘,一棵橘树罢了。她还没有吃过橘子。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
  更锣响了。
  “爸爸,这是打更吗?”
  “是。”爸爸是信口答着。
  “我要喝茶。”阿毛说。
  灯是早已吹熄了的,但不黑,王老大翻起来摸茶壶。
  “阿毛,今天十二,明天,后天,十五我引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
  “是的。”
  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尼姑就走进了她的桃园!
  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歇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毛笑,阿毛开言道:
  “师父你吃桃子吗?”
  “小姑娘你把桃子给我吃吗? ——阿弥陀佛!”
  阿毛回身家去,捧出了三个红桃。
  阿毛张一张眼睛——张了眼是落了幕。
  阿毛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只晓得她是病了。
  “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
  “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
  桃子——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
  “现在哪里有桃子卖呢?”
  一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
  “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睡不着的是王老大。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酒瓶放在一角,居然会亮了起来!王老大怒目而视。
  阿毛说过,酒都喝完了。瓶子比白天还来得大。
  王老大恨不得翻起来一脚踢破了它!世界就只是这一个瓶子——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
  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
  “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引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低头丧气的这么说。
  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
  “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鲜红夺目得厉害。
  “你这是桃子吗?”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
  “桃子拿玻璃瓶子来换。”
  王老大又是一句:
  “你这是桃子吗?”
  “拿瓶子来换。”
  卖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
  王老大捧着桃子往回走,路上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
  “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
  “这桃子又吃不得哩。”
  “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
  乒乓!
  “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
  “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
  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碎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
  1927年9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是王老大痛苦无奈的呼喊,也暗含作者对阿毛的同情。
  B.“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装满”二字既让人想象出阿毛一双明眸炯炯有神,又凸显夜月之皎皎。
  C.阿毛如在梦中般说道“桃子好吃”,其实阿毛并不是在回答父亲的提问,只是沉浸在过去纯真梦幻般的回忆中。
  D.王老大怒目于月光下的酒瓶,是因为妻子去世,孩子病重的情况下,酒瓶也空了,暂无办法排解内心的焦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月光本是透明无形,但在作者笔下变得可触可感可闩,显得空灵而有诗意。
  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和少女阿毛这一内视角展开叙事,既能自由灵活地叙述,又能具有代入感,增强了真实性。
  C.《桃园》无论是意象的设置,还是文章结构的建构,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有着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
  D.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围绕王老大、阿毛父女在“桃园”中的生活,重点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感受。
  8.《桃园》一文在苦涩沉重的生活底色上,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桃园》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技法,在画面的凝练和跳跃中,留下了许多省略、空白之处。请据此赏析小说。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