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
  6.C
  7.B
  8.①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
  ②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9.①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
  ②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4)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解答】(1)C.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表现出周长江战前的亢奋与渴望。
  故选C。
  (2)B.“惭愧”“害臊”的心理表现的是周长江即将投入战斗时的激动和对胜利的渴望。
  故选B。
  (3)①结合“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谐和的”可知,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
  ②结合“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可知,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①结合“他猛然想起老伙伴万广源方才对他说的明天庆祝两周年纪念的事情,他暗暗地觉得惭愧,他自问自己:‘我有什么功劳配得起庆祝呢?’”可知,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
  ②结合“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可知,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
  ③结合“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着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可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答案:
  10.AEG
  11.D
  12.D
  13.①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马车。
  ②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
  14.①给予尊崇的地位 ②给予丰厚的财物 ③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句意: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
  “若是”动宾结构构成完整句子,在A出断开;“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这是相并列的两种情况,在EG处断开。
  故选:AEG。
  (2)D.两个“令”字义不同,原文中的“令”是“使、让”的意思,“便言多令才”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句意:让他的德才与官位相称。/善于说话并有美好的才能。
  故选:D。
  (3)D.“将宰相职能分散”理解错误,“将相分职”的“将”是“将领”的意思。
  故选:D。
  (4)①重点词语:是故,因此,所以;托,依靠,借助;致,到达;乘,车辆,马车。句意: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马车。
  ②重点词语:爵,酒杯、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得无……乎,推测语气;霸,称霸,治国。句意: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
  (5)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最终称霸天下是因为齐桓公满足管仲的三方面要求,“以为上卿”“桓公赐之齐国市租”“立以为仲父”,可概括为给予尊崇的地位;给予丰厚的财物;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使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到达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
  有人说:“难道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恭谨行为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在都城中奔驰,不是恭谨行为有节制。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件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一举匡正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自己死后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
  齐桓公命令管仲管理国政,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桓公任命管仲作上卿,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桓公赐给他齐国一年的货物税,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桓公立即尊称他为仲父,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于是称霸天下。孔子说:“凭管仲那么有才干,若是他得不到这三种权柄啊,那么也就不能使他的君主面对南方成为诸侯的。”
  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应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管仲说:“这实在不是一个高贵的人应该做的事,但对治国也无妨害。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社会反而越来越动荡,以致让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答道:“这是因为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徒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那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那些被世俗称赞的所谓的贤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太公说:“君主把世俗所称赞的人当作贤能,把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正派的人,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
  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所以社会越来越动荡,国家也就无法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推举贤能呢?”
  太公答道:“将领和宰相分别举荐,并根据所需要的官职推荐入选,按照官吏的职责标准审核其实际工作成绩。选拔上来的人才,考查他能力强弱,让他的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第一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读懂个大概即可。
  第二部,细读文章,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读中,要结合选项的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简单的题目。
  第三部,在读文章,加深理解。这一步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