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24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2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03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 体裁:单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里亚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
  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宗教的洪福。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和宗教都和人生有关系,宗教中包含着一些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学都是哲学的学派而不是宗教。
  B.大多数民族的生活中宗教都非常重要,中国文化精神不以宗教为基础,也不意味着中国人对超道德价值不追求。
  C.文中所引《老子》的话,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作者引用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二者的区别。
  D.文章最后提到的“宗教的洪福”是指人们通过宗教获得的超道德价值,实际上是并不纯粹的“准超道德价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虽然不讲创世纪、天堂地狱,但是能够使人们对人生有反思,指导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使人们获得超道德价值。
  B.中国在丧祭时,“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可见这里中国人对于佛教、道教的兴趣并不在恪守他们宗教的教条、仪式上。
  C.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所以他们都极其关心能提高心灵境界的哲学,都不大关心也不信奉宗教。
  D.在给予实际的信息方面,宗教随着科学的进展权威降低,放弃了宗教的人可以借助哲学获得更高的价值。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八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倡导“孝治”,而“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忠君”升华为儒家知识分子崇高标准。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可以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C.边远地区的傩戏中,水神河伯被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因为他缔造都江堰的功德而爱戴他,世世供奉,崇敬祭祀。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李白诗里“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之句,涉及到了道教教人飞升、超脱死亡的方术,也说明人们超乎现世的追求。
  4.作者大胆预测说“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5.本文节选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开头部分,既体现了冯先生“全史在胸”的学术视野,又体现了他对史实的独到见解。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

1.C 2.C 3.B
  4.①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
  ②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
  ③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
  ④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
  5.全史在胸:①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
  ②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独到见解:③作者对哲学定义、超道德的价值标准、哲学的功用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错误,原文“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所引《老子》的话目的就是要表明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第七、八段主要说的是对超道德价值的追求,超道德价值涉及到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B.“和”的概念涉及对自然万物的爱,符合观点。
  ACD都不涉及及对自然万物的爱。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①“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
  ②“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
  ③“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
  ④“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全史在胸:“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
  “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独到见解:“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表达自己对哲学定义的看法。“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表明自己对超道德的价值标准的看法。“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对哲学的功用有自己的看法。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