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竹峰寺(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竹峰寺(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01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6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15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竹峰寺(节选) 作者:陈春成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竹峰寺(节选)陈春成这次回乡,心里烦闷。我在辞职和入职之间,想回家休整休整。回来一看,老屋已经没有了。整个县城都在剧变,四处一逛,风景皆殊。其实在城市中生活,我早已习惯如此,每天到处都在增删一些事物,涂涂改改,没个定数。只是对于故乡的变动,我一时没有防备,觉得难以接受。无论如何,那座安放在群山之间,覆盖着法国梧桐浓荫的小县城,已经不复存在了。
  老屋那一带成了工地,围着铁皮墙。工地边上,也蜃楼一般,起了两座售楼部。我一阵恍惚,不知身在何世。我想,那些消逝之物,都曾经确切地存在过,如今怎都成了缥缈的回忆?如此迷糊了几天,正在愤闷和惆怅间摇摆,忽然想起竹峰寺,想起慧灯师父。于是我二话不说,就出发了。
  来竹峰寺的大巴上,我一边望着窗外群山,一边用手摩挲着老屋的钥匙,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它。老屋不复存在,它就是我和老屋之间最后的一丝联系。我想象这钥匙是一只U盘,老屋仍完好无损,只是微缩成极小的模型,就存放在这只U盘里。一同存储在其中的,还有关于老屋的记忆。这么幻想着,摸着掌心的一小片冰凉,心情渐渐松弛下来。钥匙该如何处置呢?放在身边,久了,它就成了日常之物,日常的空气会消解它身上的魔力,直到对我失去慰藉作用;扔掉,又太残忍。我想了想,决定把它藏起来。藏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千秋万载不会动摇的地方。这么想着,车到站之前,我已决定把钥匙藏在竹峰寺……
  据传,竹峰寺在解放前,有块蛱蝶碑很有名。在时代的颠沛流离中,为了保护蛱蝶碑,僧人将其藏于寺内某处,渐渐地,无人知道这块碑究竟在哪,除了守口如瓶的慧灯师父。慧航问了好几次,起初,慧灯不说话,只是摇头。后来被磨久了,他才开口,对慧航说,碑,是师父领着我们几个师兄弟一起藏的。当时说好,谁问也不能说。慧航说,那现在寺庙不是重建了嘛,还藏着干嘛?慧灯说,就放那里挺好的,别动它了。
  慧航前年从春天到秋天,每天一清早就满山转悠,找碑,无果而归。进门见到慧灯在那里雕一个竹筒,自得其乐的样子,忍不住和他吵了一架,逼问他碑在哪里。话说得僵了,两人一下都沉默起来。慧灯忽然剧烈地摇了一阵头,抿着嘴,大滴大滴的泪水滚落下来。老和尚哭了。哭得无声无息。神色很庄重,又像很委屈。慧航一下子就后悔了,也明白了慧灯的意思。老和尚对当年的承诺看得很重,是打算守一辈子的。慧航觉得自己之前的做法,对师兄是一种出卖,似乎有点羞愧。第二天起,他再没提过碑的事情。
  来了竹峰寺半月有余,没几天就该回去了。我在黑暗中摸到床头的钥匙,想,是时候把它藏起来了。清早起来,我在寺里寺外转悠,一面想。藏在哪里好呢?一个幽僻之处。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一个恒久不会变更的所在。我散着步,脑中想着藏钥匙,不免又想到和尚们藏碑。如果我是慧灯他们,我会把碑藏在哪里呢?是我,我不会直接埋起来。不埋,还能藏在哪里呢?我踱步到碑亭下,打量那碑座上的凹槽,琢磨了好一会。
  等到天黑透时,我又决定出来看看。寺中一片静,各处都熄了灯;菜园里一味的黑,水流声在黑暗中听来格外空灵。我定了定神,没过小桥,却在岸边坐下,把电筒叼在口中,手扶岸沿,一步步往桥洞挪去。拿手电往上一照,原来这小桥是由两块长石板拼成,长不到两米,一块稍宽些,一块窄,都蒙了层青苔。石板搭在两边石砌的桥墩上。我把手电凑近了石板,仔细看,窄的那块,青苔只是青苔;再看宽的那块--青苔下有宇。
  我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用手摸了摸笔画的凹痕,这才确信自己猜得没错。字迹在苔痕后时隐时现,我举头端详那些字迹。经文大半为青苔覆盖,然而仅看露出的部分,就已十分满足。结体茂密,内敛而外舒,透出稳凝,而不沉滞;运笔坚定,但毫不跋扈。我用目光追随着一笔一画,在石板上游走,忽然间得到一种无端的信心,觉得这些字迹是长存永驻之物,即便石碑被毁成粉屑,它们也会凭空而在,从从容容,不凌乱,不涣散。看了很久,我站定了,闭上眼,过了一会,在黑暗中看见那些笔画,它们像一道道金色的细流,自行流淌成字,成句,成篇,在死一样的黑里焕着清寂的光。我睁开眼来,心中安定。
  老屋的钥匙早放在口袋里,这时我摸出来,在手心用力握了握,给它递一点温热。然后环顾桥下,见到石碑和桥墩的缝隙间,封着一道很厚的青苔,幽绿。我将青苔小心地揭开一点,然后趁钥匙上的一点热度还没消泯,把它放进去,推了推,塞实了;又把青苔小心地盖上。于是我的钥匙,钥匙里储存的老屋,老屋的周边巷陌乃至整个故乡,就都存放在这里,挨着那块隐秘的碑。青苔日夜滋长,将它藏得严严实实,谁也发现不了。唯有我知道它的所在,今后无论身在何方,都能用想象和它接通。也许多年后我会一时兴起,重来此地,将它取出;也许永远不会。只要我不去动它,它就会千秋万载地藏在这碑边,直到天地崩塌,谁也找不到它。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确定无疑的事情有这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了。我这么想着,最后凝视了一眼那道青苔,那块碑,就钻出桥洞,爬上岸去。
  到了回去的日子,我又想起我的钥匙来。我想到日光此时正映照溪面,将一些波光水影投在那碑上,光的涟漪在字迹上回荡,在青苔上回荡,青苔在一点一点滋长,里边藏着我的钥匙,钥匙里藏着老屋和故乡,那里一切安然不动。就这么想着,我一路走下山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历史变迁中,蛱蝶碑被僧人们妥善保存和隐藏起来,不惧无常变化;主人公将钥匙与石碑藏在一处,以实现个人老屋记忆的永存。
  B.主人公在工作变换、故乡剧变的情况下重返竹峰寺,竹峰寺历经时局变化依旧存在,让“我”感觉到它是个恒常之物,并从中获得慰藉。
  C.慧灯师父之所以流泪哭泣,是因为蛱蝶碑已经被做成了桥板,永远也不能复原,如果泄露了这个藏碑的秘密,他会受到世人的非议。
  D.小说的结尾,“我”一边想着,一边走下竹峰寺。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刻“我”已经摆脱烦闷,内心安宁,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变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把老屋钥匙想象成一个U盘,运用了比啥的修辞,老屋钥匙不仅能打开家门,也给主人公提供了一个安放自我的精神空间。
  B.作者插入了蛱蝶碑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慧灯师兄弟的神态、语言、心理,让传言变得真实可信,为下文找到蛱蝶碑埋下伏笔。
  C.作者描述主人公藏钥匙的内心活动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千秋万载”“天地崩塌”等词语表达了对“谁也找不到它”的确定无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作者以石碑为线索,围绕石碑的“藏”与“找”组织全文,“我”的情感也随着“藏”与“找"而转变,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8.小说中“藏钥匙”与“藏石碑”两个故事巧妙交织,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说陈春成的小说用“稳定性”对抗社会的流变。从本文看,这种对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试题答案: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结合原文“多数爱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饭为时尚,只吃水果和蔬菜。在他们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谅的‘敌人’”分析,文中是某类人怕胖而不敢吃米饭,排斥米饭,的单方面的感情,不是“互相”。故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更加艰难”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其间经历了秧苗分蘖、幼穗发育、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等不同时期;经历了雨水……”,是为了强调大米是有灵魂的,没有就此提其与其他粮食相比更加艰难,选项于文无据。
  8.答案示例:
  ①孔颖达写出稻米地位尊崇,表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对稻米的重视/珍视之意。
  ②李绅通过写农民耕作的艰辛,表达对农民的同情怜悯,以及珍惜稻米之意。
  ③黄庭坚陷入无米之炊困境时好友送米,表达对其感恩之情。
  ④辛弃疾见到稻花环抱的乡野美景,抒写了丰收年景的喜悦/愉悦之情(或自在惬意)。
  ⑤裴多菲将恋爱比作谷子生长/恋人比作谷子,抒写发自内心的喜爱/迷恋/爱恋之情。
  9.答案示例:
  内容:①使用比喻手法,将米浆比作血液(或答:用“与其……不如……”句式将血液、米浆两种说法作比较),侧重强调大米对于人类政权、命脉的重要作用(或答:侧重强调大米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结构:②承接上文(或答:呼应开头段)吃饭是重要的事情;③引起下文,写古今中外的人都在诗文中描述、讴歌稻米;④照应结尾,写大米是人的立身之本。
  主旨/写作意图:⑤强调稻米事关人类命脉/根本的重要性(或答:对稻米的感恩/尊重),⑥暗含对当今一些人视稻米为敌人的错误态度的批评,⑦委婉表达对当今粮食种植现状的忧虑,⑧呼吁人们要有家园意识。

  《竹峰寺(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