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_试题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_试题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1150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863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4-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4-05-19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孝行 作者出处:吕氏春秋 体裁:论说 文言考点:实词-虚词-翻译-筛选信息-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北|慢|笃|严 所考虚词:其|于|之|而

试题内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乐正子春①下堂而伤足,瘳②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 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有删节)
  注:①乐正子春:人名,复姓乐正,名子春,战国时人,曾子的学生。②瘳(chōu):病愈。
  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 北:败北
  B.敬其亲,不敢人 慢:简慢
  C.朋友不,非孝也 笃:诚实
  D.身者非其私有也,亲之遗躬也 严:严厉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惟孝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刑三百,罪莫重不孝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
  C.①父母生,子弗敢杀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D.①善乎问之!
  ②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孝行”的表现的一组是
  ①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
  ②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③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
  ④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
  ⑤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⑥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篇是《孝行览》的首篇,主要讲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围绕孝这一核心问题,作者从历史上的名君孝行讲起,反复强调重视孝行的重要意义。
  B.本文认为,孝行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掌握了这种方法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能去掉,天下也都会顺从。
  C.曾子认为,虽然人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给,但是只要做到在渡水时要乘船而不是游水过河,行道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这样就可以了。
  D.乐正子春下堂时不小心伤了脚,他认为是自己忘记了孝道,没有时时刻刻小心谨慎保全自己的身体,为此事忧愁了几个月都没有出门。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3分)
  (2)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3分)
  (3)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4分)

试题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严,这里指父母,有时也单指父亲)
  10.B(B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表比较。A项前一个“其”,副词,表委婉语气,可译为“恐怕”;后一个“其”,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C项前一个“之”,代词,代子女之身;后一个“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而”,代词,你;后一个“而”,连词,表顺承)
  11.D(①②主要是阐述孝的作用;③是天子的孝行;④是一般人都应遵守的孝行;⑤是乐正子春个人的孝行;⑥也是一般人都应遵守的孝行)
  12.C(“只要……就……”用得不正确)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1)君主孝,那么名声就卓著荣耀,下面的人就服从,天下就赞誉。(后3个分句每个1分)
  (2)这五种情况不能做到,灾祸就会连累到亲人,怎敢不敬畏呢?(每个小分句翻译正确得1分)
  (3)父母死了以后,为人处事恭敬小心,不留给父母恶名,这就可以说孝自始至终了。(每个小分句翻译正确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凡治理天下,治理国家,必须先致力于根本然后才处理末务。所谓根本,不是说的耕耘种植,而是致力于人。致力于人,不是人民贫困而让他们富足,人口稀少而让人口众多,而是要致力于根本。致力于根本没有比孝行更重要的了。君主孝,那么名声就卓著荣耀,下面的人就服从,天下就赞誉。臣子孝,那么侍奉君主就忠诚,居官就清廉,面临灾难就能献身。士人百姓孝,那么耕耘就用力,保国攻战都坚韧不拔,不败北逃跑。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是各种事情的纲纪。
  掌握了一种统治的方法而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能去掉,天下都会顺从,恐怕只有孝道吧。所以评论人必定先考虑自己所亲近的人然后才推及自己所疏远的人,必定先考虑所器重的人然后才推及所轻视的人。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对跟他关系亲近重要的人行孝道,而对跟他关系轻微疏远的人也不怠慢,那么这就是谨慎笃厚于孝道了。这就是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啊!所以,热爱自己的亲人,不敢厌恶其他人,尊敬自己的亲人,不敢怠慢其他人。把热爱尊敬全都用在侍奉亲人上,把光明施加在百姓身上,推广到普天下。这些就是天子的孝道啊!
  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居处不恭敬,不是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不是,孝顺;居官不谨慎,不是孝顺;交友不诚实,不是孝顺!临战不勇敢,不是孝顺。这五种情况不能做到,灾祸就会连累到亲人,怎敢不敬畏呢?”《商书》上说,“刑法三百条,罪过没有比不孝顺更重的了。”
  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有五条:崇尚道德,崇尚尊贵,尊敬老人,尊敬年长的,爱护年幼的。这五条,就是先王用来使天下安定的方法。所以崇尚道德,是因为它接近于圣贤,所以崇尚尊贵,是因为它接近于君主;所以尊敬老人,是因他接近于父母,所以尊敬年长的,是因为他接近于兄长,所以爱护年幼的,是因为他接近于弟弟。”
  曾子说:“父母生下了你,你不敢自杀;父母养育了你,你不敢废弃;父母保全了你,你不敢损伤,所以渡水时乘船而不游水过河,行道走大路而不走小路,就能保全四肢身体,以便守住宗庙,这样可以叫做孝了。”
  乐正子春下堂时伤了脚,脚好了可是几个月都不出门,脸上仍然有忧愁的表情。门人问他说;“先生您下堂时伤了脚,病好了几个月都不出门,脸上仍然有忧愁的表情,请问这是什么缘故?”乐正子春说:“好啊,你们问的这个问题。我从曾子那里听说过,曾子又从孔子那里听说过这样的话,父母完好地把儿子生下来,儿子也要完好地把身体归还父母,不亏损自己的身体,不毁伤自己的形体,这可以叫做孝顺了。君子一举一动都不忘记孝道。我忘记了孝道,因此才忧愁。”所以说,身体不是自己私有的,而是父母亲留给的。
  人民根本的教养是孝顺,行孝道就是奉养。父母死了以后,为人处事恭敬小心,不留给父母恶名,这就可以说孝自始至终了。欢乐自然会由于实行孝道而产生,刑法自然会由于违背孝道而施行。

  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_试题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