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3040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19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5-17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 作者出处:晏子春秋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 所考实词:解|狱|当|觞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穷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②曰:“我欲成周③之乐,能为我奏,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今将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
  注①圉人,古代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官员,也泛称养马的人。②太师,先秦时宫廷乐师之长也称“太师”,乐师常由盲人充当。③成周,是周王朝的京师,位于河南洛阳(古称洛邑)。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晏子曰A范昭B非陋C于礼者D今将惭E吾国F臣G故H不从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文中为肢解、分割的意思,与《庖丁解牛》题目中的“解”词义相同。
  B.狱,指牢狱、监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词义不同。
  C.当,指判罪,和《苏武传》中“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相同。
  D.觞,指请人喝酒,和《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的“觞”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的爱马突然死掉了,他迁怒于养马人,要对其施以肢解刑罚,晏子用圣君尧舜来讽谏齐景公不要滥施酷刑。
  B.晏子为了劝阻齐景公,列举了养马人的三大“罪状”,含蓄委婉,由浅人深,最终警醒齐景公,赦免了养马人。
  C.范昭提出要用齐景公的酒樽斟酒喝,获得景公同意。喝完景公樽中的酒,他还想再喝,晏子却撤换了那个酒樽。
  D.范昭要求齐国太师为他演奏成周的音乐,却被拒绝,原因是齐太师认为成周音乐的规格太高,与范昭身份不符。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2)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14.《屈原列传》中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晏子也是如此,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晏子在内政、外交方面的主张和作为。

试题答案:

10.ADF 11.D 12.C
  13.(1)你让景公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说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
  (2)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说的就是晏子这样的人啊。
  14.①在内政上:主张以仁爱治国。②在外交上:坚持礼制,维护君主尊严,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图谋。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晏子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
  “曰”为对话标志词,故应在“曰”后A处断开;
  “范昭非陋于礼者”为判断句,句子结构完整,故应在D处断开;
  “故”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一般用在句首,应在“故”前F处断开。
  故选A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解”,均为“肢解、分割”的意思。句意:令人拿刀去肢解养马人。/有个名叫丁的厨师肢解牛。
  B.正确。“狱”,牢狱、监狱;/案件。句意:把他投入监狱治罪吧。/大大小小的案件。
  C.正确。“当”,均指判罪。句意:这是判你死罪的第一条罪状。/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决死罪。
  D.“词义相同”错,“觞”,请人喝酒;/饮酒。句意: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一边饮酒,一边吟诗。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喝完景公樽中的酒”错,从后文可以看出,范昭违背礼法、羞辱齐国的企图并没有得逞。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怨”,怨恨;“轻”,看不起。
  (2)“樽俎”,代指酒席、宴席;“折冲”,抵御进攻;“……之谓也”,判断句,“说的就是……”。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在内政上:由“景公使图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可知,晏子主张以仁爱治国。
  ②在外交上:由“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今将惭吾国臣故不从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可知,晏子坚持礼制,维护君主尊严,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图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景公让养马人饲养他喜爱的马,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侍在景公身旁,手下人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肢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惊惧地说:“从我开始。”就没肢解养马人。景公说:“把他投入监狱治罪吧。”晏子说:“这么做的话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就死了,我来替您列举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的罪,然后再把他关到监狱去。”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列数他的罪状:“你有三大罪状,君王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判你死罪的第一条罪状。你又养死了君王最喜爱的马,这是判你死罪的第二条罪状。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说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你养死了君王的马,却使得老百姓对君王积聚怨恨,使兵力被邻国削弱,这是判你死罪的第三条罪状。现在就把你关进监狱。”景公感慨地叹道:“您放了他吧,您放了他吧!不要损害我的仁爱之心啊。”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凡在敌人起初对我有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樽斟酒喝。景公说:“那就用我的酒樽给客人进酒吧。”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樽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樽,仍用范昭所用之樽斟酒进客。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晋国,是个大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晏子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太师接着说:“成周的音乐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君主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个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是不可进攻的,我想羞辱它的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它的太师识破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说的就是晏子这样的人啊。”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