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中国目录学史》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中国目录学史》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709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85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1-06-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2-12-11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中国目录学史 作者:严佐之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
  《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
  B. 《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C. 《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
  D. 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
  B. 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
  C. 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
  D. 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 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C. 《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D.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试题答案: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中国目录学史》……缺点是强立名义”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见,并不是《中国目录学史》强立名义,而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目录学有“强立名义”的嫌疑,《中国目录学》是跳出了通常的中国目录学方法创新而作的“主题分述法”,根据主题选用合适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错误,原文“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可见,作者并非为了指出姚名达的方法需要反思,而是为了说明中国目录学史也可以用“断代法”来书写,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而已,而作者对姚名达敢于创新的态度则是肯定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错误,原文只说“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比主题分述法“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故选B。

  《中国目录学史》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