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韩、齐为与国》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韩、齐为与国》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735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32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1-15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韩、齐为与国 作者出处:战国策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①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①梁王,即魏襄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
  B.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
  C.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
  D.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也常被用来代指国家。
  B.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C.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魏两国的军队进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齐王答应了韩国使臣的请求并决定出兵帮助韩国。
  B.韩国与秦国交战,楚、赵两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
  C.秦武王的近臣诽谤张仪,指责他曾对惠王不忠。齐王也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说不该重用张仪。
  D.齐王发兵攻魏,张仪献退兵之计。他把舍人冯喜派往楚国,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4分)
  (2)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4分)
  14.在张仪看来,秦武王如何才能成就“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试题答案:

10.C【解析】“不如听之”句意完整,“之”作“听”的宾语,“子哙”作“与子之国”的主语,“不如听之”与“子哙与子之国”之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根据前文“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可知,秦国进攻的是韩国,故应在“秦伐韩”后断开,排除A项。
  11.B【解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是指剑门关。
  12.A【解析】“答应了”说法错误。当齐王准备救援韩国时,田臣思建议齐王静观其变,齐王于是假装答应韩国使者去救援并打发他回国,意图趁秦国攻打韩国的时候借机发兵燕国。
  13.(1)所以我愿意让我这不成材的身子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不肖”“之梁”“举兵”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大王十分憎恶张仪,既然如此,大王在秦王面前未免太抬举张仪了。(“憎”“虽然”“托”各1 分,句子通顺1分)
  14.①借助齐王对张仪的憎恶,挑起齐、魏之间的战争。②在齐、魏混战之时,趁机攻打韩国,打通东出函谷关之路。③率军直逼周天子的地界,索取天子祭器,然后挟持周天子,掌握地图和户籍。(每点1分,意思对 即可)
  【参考译文】
  韩国、齐国结为盟国。张仪动用泰国、魏国的军队进攻韩国。齐王说:“韩国,是我的盟国。秦国进攻韩国,我准备去援救它。”田臣思说:“君王的谋划错了,(我们)不如任其发展,不去干涉。燕王子哙把国君之住禅让给子之,百姓不拥戴子之,诸侯不和他交往。秦国进攻韩国,楚国、赵国一定会援救它,这是上天把燕国赏赐给我们啊。”齐王说:“好。”于是(假装)答应韩国使者将去救援,并打发他回国。韩国自认为与齐国有邦交关系,于是跟秦国交战。楚国、赵国果然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发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去世后,武王即位。武王的左右近臣诽谤张仪,说:“张仪侍奉先王不忠心。”话没说完,齐国来谴责武王的使者又到了。张仪听闻这些,对武王说:“我有一条愚计,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什么计谋?”张仪说:“替国家考虑,东方诸国发生大的军事行动,这样大王可以更多地夺取土地。如今齐王十分憎恨我,我所在的地方,他一定会发兵攻打。所以我愿意让我这不成材的身子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王可以趁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使秦兵东出函谷关没有阻挡,直逼周天子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然后挟持天子,掌管地图和户籍,这就是称王的大业啊!”武王说:“好。”于是准备了三十辆兵车,把张仪达到魏都大梁。齐王果然发兵进攻魏国。魏襄王十分恐惧。张仪说:“大王不要忧心,请允许我使齐国撤军。”于是派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齐国、楚国的事务已经处理完毕,他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既然如此,大王在秦王面前未免太抬举张仪了。”齐王说:“我十分憎恨张仪,张仪所在的地方,我必定攻打那里,先生为什么说我抬举张仪呢?”冯喜回答说:“这正是大王抬举张仪的地方。张仪离开秦国的时候,就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谋划,东方诸国发生大的军事行动,这样大王可以更多地夺取土地。齐王十分憎恨我,我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让我这不成材的身子前往魏都大粱,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魏国、齐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王可以趁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使秦兵东出函谷关没有阻挡,直逼周天子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然后挟持天子,掌管地图和户籍,这是称王的大业。’秦王认为他说得很对,派出三十辆兵车,把张仪送到魏都大梁。齐国果真进攻魏国,这是大王对内使国家疲弊;对外交恶盟国,并在邻国间广树仇敌而陷自己于不利的境地,却使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抬举 张仪。”齐王说:“好。”于是停止进攻魏国。

  《韩、齐为与国》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