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黯为人性倨,少礼》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黯为人性倨,少礼》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876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84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2-05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黯为人性倨,少礼 作者出处:史记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附|原|望|取容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司马迁《史记·汲黯传》)
  材料二:
  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平?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又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仗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
  10.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尝坐A武B帐C不D冠E黯F奏G事H避I而J使K人L可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附,指亲附、结交,与“齐人勿附于秦”的“附”意思相同。
  B. 原,指原因。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同。
  C. 望,指怨恨、责怪,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望”意思不同。
  D. 取容,指曲从、迎合他人,与“宁令从谀承意”的“从谀”意思相近。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B. 对汲黯的积薪之喻引发汉武帝不满一事,司马迁认为汲黯心胸狭窄语含抱怨,陆九渊则认为汲黯仗义执言,说中武帝短处。
  C. 在汉武帝大怒罢朝。群臣指责汲黯的情况下,汲黯始终坚守臣子的辅弼之责并慷慨陈词,陆九渊为他不被人理解感到遗憾。
  D. 因为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淮南王谋反时最忌恨汲黯,但最终也不敢杀他。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2)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14. 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力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答案】10. CEH 11. B 12. D
  13. (1)昔日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尊崇、被重用甚至超过了汲黯。
  (2)何况我已经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够辱没朝廷呢!
  14. 汉武帝和陆九渊的评价立场不同:
  汉武帝崇尚儒学,而汲黯常诋毁儒学,汉武帝认为汲黯出言冒犯,不顾君臣之礼,是“无学”的表现;
  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正不阿,坚守臣子职责,敢于直谏,是一位“有学”之士。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当时没戴帽子,汲黯前来奏事,武帝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尝坐武帐”,是“尝坐(于)武帐”的省略,“武帐”是“坐”的后置状语,故其后断开,即C处;
  “不冠”,主语省略,指汉武帝没戴帽子,其后应断开,即E处;
  “黯奏事”,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即H处。
  “而”字连接“避免”和“使人可之”,中间不必断开。
  故在CEH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齐国不依附秦国。
  B.错误。均为推究之意。句意:司马迁推究其中的原因。/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
  C.正确。怨恨、责怪;希望。句意: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
  D.正确。句意: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淮南王谋反时最忌恨汲黯,但最终也不敢杀他”错误。从原文“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仗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来看,文中是说淮南王谋反,只忌惮汲黯 直言进谏,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最终也不敢杀他”曲解文意。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以前,先前;“尊用”,被尊崇重用;“过”,超过;
  (2)“纵”,纵然;“爱”,爱惜;“奈……何”,“怎么……呢”,表反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汉武帝和陆九渊的评价立场不同:
  由“上方向儒术”“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可知,汉武帝崇尚儒学,而汲黯常诋毁儒学,汉武帝认为汲黯出言冒犯,不顾君臣之礼,是“无学”的表现;
  由“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知,陆九渊则认为汲黯刚正不阿,坚守臣子职责,敢于直谏,是一位“有学”之士。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数次直言进谏不能够久居其位。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皇上愈加看中公孙弘、张汤,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
  皇上多次征讨匈奴颇有战功,汲黯的话愈加不被重视。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官至丞相,被封为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皇上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是一天比一天过分了。”
  材料二:
  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听了之后沉默不语,这一定是有所触动了。不久武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是一天比一天过分了。”司马迁推究其中的原因,认为汲黯心胸狭隘,不能内心无怨恨,果然他是了解汲黯的内心吗?
  皇上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经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够辱没朝廷呢!”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认为张汤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有谁真的了解汲黯呢?偏听偏信,这种做法又与孩童之见有什么不同呢?淮南王谋反,只忌惮汲黯的直言进谏,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像汲黯这样的人,虽然别人说他没有学识,但我却认为他已经学会了。
  武帝身为太子的时候本已经忌惮汲黯的严厉。即位之后不久大将军卫青担任侍中,武帝在厕所接待他。丞相公孙弘进见,有时武帝帽子都不带。等到汲黯去进见的时候,武帝不带上帽子不接见。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当时没戴帽子,汲黯前来奏事,武帝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担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净,他仍不得久留宫内,离京任(贬为)东海太守。东海郡治理政治修明。汉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位列九卿。

  《黯为人性倨,少礼》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