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77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22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2-08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作者:仲音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为全党上下敲响了警钟;强调“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站稳反腐败斗争的人民立场;认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立场的坚定,决定意志的坚决。正是看到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发出“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郑重宣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雷霆万钧之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正是抓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以“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执法不阿,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不拔,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祛腐必净、除恶务尽、上不封顶。可以说,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反腐败斗争,照见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擦亮了这个百年大党穿越风雨而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的退让妥协,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才能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摘编自仲音《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材料二:
  “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一“贪得无厌”刚好相反。“知足常乐”是克制一己的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
  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不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人工,到了一定程度,出产是不会继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生活的人,假若要不断地提高收入,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积。有荒地时,固然可以开垦,但是荒地是要开尽的,而且有很多的地太贫瘠,不值得开垦。人口一代一代地增加,土地还是这一点。
  如果大家“贪得无厌”,还是打算增加享受,还是想要扩充耕地,那就只有兼并了,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人们还得和平地活下去,在这土地生产力的封锁线下,只有在欲望方面下克已的功夫了。“知足常乐”不但成了个道德标准,也是个处世要诀。因为在人口拥挤的土地上谋生活,若不知足,立刻会侵犯别人的生存,引起反抗,受到打击,不但烦恼多事,甚而会连生命都保不住。
  中国一身还是埋在土地里,只透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你看国家的收入还不是靠田赋?民间的收入还不是靠农产?即使有人不直接拖泥带水地下田劳作,但有多少人不直接或间接靠土地生活?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
  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么可笑和土气!他露在地面上的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若是我说“把头也埋下去罢”,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生活和文化是一套一套的,生活在土里,文化就该土气。土气的文化确实令人觉得不顺眼,但是你得全身从土里拔出来啊。现在这种半身入土的情形是会拖死人的。享受、浪费、挥霍被视为应当了,而自己并不能生产给自己享受、浪费、挥霍的物资。于是“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的需要便加重了。传统文化中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怎会不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这个贫血的国家哪里还有资本去打破土地的封锁线,建立现代工业呢?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
  自拔,新文化的建立,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是除了自拔,只有死亡。我们现在正在向死亡的路上跑,那是事实。
  (摘编自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党自我革命以长久生存的重大政治任务。
  B.反腐倡廉是坚决地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维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必须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
  D.“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该句形象地描述了贪污、腐败的原因和现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把历史上逍遥于法律之外的情况与当今进行对比,显示了我们党在执法上的坚定意志。
  B.材料一“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表明“权力”与“腐败”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说明为官的内在风险,警示官员要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C.材料二克制“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了人与物之间的两种关系状态,是在面对外界资源诱惑时,因为自我的程度有异而出现的不同精神。
  D.材料二“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承接上文,否定了口味摩登、名词时髦的现象,也引出作者对深处土气文化中的人的提醒:要勇于自拔。
  3.下列选项,观点与材料匹配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为保民生工程的极为重要的举措。
  B.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乡村村民通过自己耕种来实现生产,供需大致平衡,不依赖外部市场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C.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全国各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传统文化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百姓在对待腐败官员方面,总是希望制定严厉措施对其做出惩罚,而很少对其在道德方面提出要求。
  4.请简述材料一第3段的说理层次。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请结合材料,从文体角度谈谈它们论证特点的不同。

试题答案:

1.D
  2.B
  3.B
  4.共分三个层次:①先亮明观点,指出权力与腐败有关联;②然后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③最后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
  5.①材料一从现实入手,以政论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其论证特点:语言掷地有声,语气严肃庄重,引用有力,说理有据,破立结合。②材料二从传统文化起笔,以杂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其论证特点:以形象化的语言讲道理,挖掘根源,指明危害,引发思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说的是国家收入靠田赋、民间收入靠农产的情况极其严重;“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是说建立新文化、现代工业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该句说的不是贪污、腐败的原因和现状,而是对中国现状的描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权力”与“腐败”的关系理解有误,“手心”“手背”是必然关联,而原文“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中的“风险”一词,体现的是可能性。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选项中冒号后面的内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下的物质层面的自给自足,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指的是精神,这从材料二第一段“‘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看出。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段共五句话,可分为三层,论述逐步深入。
  (1)第一句为第一层次,提出分论点。依据第一句“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可知,开门见山提出了这一段的分论点,即指出了权力与腐败的关系。
  (2)第二、三、四句为第二层次,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第二句“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强调的是反腐败斗争的意义;第三句“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强调的是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第四句“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强调的是反腐败严峻形势,属于分析问题。
  (3)第五句为第三个层次,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第五句“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具体提出反腐败斗争怎么做,属于解决问题。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色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1)材料一第一段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先从政治角度提出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谓是当前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非常符合政论文的特点。第二段开头“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立场的坚定,决定意志的坚决”,态度非常坚定的指出要有“行动”和“意志”,紧接着使用引证法指出党中央发出的命令,充分论证党中央的认识和决心,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第三段先亮明观点,指出权力与腐败有关联;然后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最后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也是高站位,从政治角度来阐述,符合政论文的特点。
  论证特点:文章论证内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主要论述了当今社会反腐败斗争;第一段和第二段引证法的使用,大量引用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发出的命令的政治观点和主张,语言铿锵有力,语气严肃庄重,说理透彻;第三段破立结合,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语言表达确切, 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材料二第一段“‘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一‘贪得无厌’刚好相反”,从传统文化起笔,“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了人与物之间的两种关系状态,是在面对外界资源诱惑时,因为自我的程度有异而出现的不同精神,从而引出后文中心论题,即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整篇文章以杂文的方式,娓娓道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论证特点:比如第二段开头“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的度”,引出第三段“只有兼并了一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 在这里是一个喻证法,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什么是“贪得无厌”,从而引出后文的中心议题“传统文化中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所以语言方面,擅长把大大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把政治问题形象化,挖掘根源,指明危害,这样易于被读者接受。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