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周公有杀弟之累》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周公有杀弟之累》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877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3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2-08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周公有杀弟之累 作者出处:淮南子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遂|耻|穷困|大美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目中有疵,无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明月之珠不能无颓。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材料二: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曹子计A不顾后B足C不旋踵D刎颈于陈E中F则终身G为破军H擒将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成功,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遂”意思不同。
  B.耻,指耻辱,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C.穷困,指困厄、处境困难,与现在所说的“穷困”之意略有差异。
  D.大美,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文中桓公所说的“大美”指的是宁戚的杰出才能。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被认为不智、不勇、不贞,但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任用他做了齐相,最终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王之业。
  B.曹子在柯地的盟会上劫持齐桓公,使鲁国被夺走的土地一下子全部收回,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把作战的失败看作羞耻的事,而是有长远打算。
  C.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求官职,恰巧在夜间有机缘望见桓公,于是他敲着牛角大声唱歌以引起恒公的注意;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最终达到了目的。
  D.在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的时候,群臣劝桓公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的具体情况,但桓公拒绝了,他想用其所长,不希望因其“小恶”而丢弃其“大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2)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
  14.两则材料在选用人才方面有怎样相同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试题答案:

10.BDF
  11.B
  12.A
  13.(1)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
  (2)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
  14.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选用人才要善用其长处,忽略其短处。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假使曹沫不做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
  “计”的宾语为“不顾后”,所以应在“后”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足”的谓语为“不旋”,宾语为“踵”,所以应在“踵”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
  “于陈中”是“刎颈”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所以应在BDF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A.正确。“成功/于是”;句意: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于是在西戎称霸。
  B.“意思和用法都相同”错误。“名词,耻辱/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并不感到这是耻辱。/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辱。
  C.正确。“困厄、处境困难/经济上困难”。句意:但处境困厄,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但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错误。“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知,文中并没有说齐桓公并不认为那些是他的缺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诚”,如果;“是”,好,正确;“虽”,即使。
  (2)“郊”,到郊外,在郊外;“辟”,使……避开;“盛”,盛大,明亮。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可知,任何宝物它们的小毛病无损于整体的美感,假若总记着别人的缺点而忘记别人的优点长处,要想求得天下贤才是相当难的。
  由材料二“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可知,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衡量以后而用其所长,这是选拔人才的恰当方法。
  因此两则材料在选用人才方面的相同观点是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选用人才要善用其长处,忽略其短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并且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瑕疵,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上千里。假使曹沫不做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到死不能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大功。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哪会有以后助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所以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小过失吹毛求疵。人之常情是谁人没有短处。如果他的大处主流是好的,即便有些小错误,也不应成为他的累赘。就连明亮的夜明珠也不可能无疵点斑痕。但天下人认为它们是宝物,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这些小毛病无损于整体的美感。假若总记着别人的缺点而忘记别人的优点长处,要想求得天下贤才是相当难的。
  材料二:
  用十全十美的标准选拔人才必定很难,这是事物的实情。先王知道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选择事物时注重其长处。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但处境困厄,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给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子到了齐国,傍晚的时候住在城门之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宁戚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内心很悲伤,就敲着牛角大声唱歌。齐桓公听到他的歌声,抚着车夫的手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不是一般人。”就命令后面的车载着他。桓公回去,宁戚见到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游说桓公。第二天又谒见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游说桓公。桓公非常高兴,准备任用他。臣子们劝谏道:“这个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有能力的人,再任用他也不算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去询问,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人家的小毛病,丢掉人家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衡量以后而用其所长,这是选拔人才的恰当方法。桓公掌握住了这个方法。

  《周公有杀弟之累》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