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道理我都懂,就是改不了”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道理我都懂,就是改不了”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2952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3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18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新材料

试题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有没有听过或者自己也说过这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就是改不了。明知熬夜不好,却依然每天晚上刷手机到凌晨一两点;明知锻炼有益健康,可就是迈不开腿……于是,很多人陷入焦虑、纠结、痛苦的恶性循环当中,日复一日,无法摆脱。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就是改不了呢?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23.例文:
  知行合一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是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因此,人们纷纷感叹: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各种原因确实复杂,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
  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的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脚踏实地,忠贞不渝,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寒冷,方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举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道理都懂,知道这样做不对,却就是改不了。随后,材料举出了熬夜与锻炼的两个相关例子,并说明了人们因为这种认知与行动的差异而导致的心理焦虑。其实,除了材料中举出的两个例子之外,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我们总是经常性地踌躇满志,然后就持续性地混吃等死;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而又暗恼自己的不争气;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常立志,却与立长志无缘。要说大道理我们似乎都懂,可就是难以做到真正地改变。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知”与“行”的问题。那么,考生对于“知易行难”这一现象的思考,就可以从原因剖析、改善建议等角度去展开。如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道理都懂,没办法改变,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受困于思维局限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而不去做去改变。或者,更多的则是我们不愿改变,因为认定了人的被动性和不可塑性,不敢轻易尝试,或者不相信改变有用,从而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一条既定轨道。而从行动的角度来说,则或许是一种追求安全感的表现,有时候我们可能稍微做出了一点改变的尝试,但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正向反馈,而浅尝辄止,止步不前。
  写作时,写作时可以就为什么会这样,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也可以就到底怎样才能改变,探讨促进改变的措施。比如,可以先根据上述分析,探讨造成我们懂得道理却无法做出改变的多层次原因,说明这是出于我们心理的惰性或者畏惧感等因素。然后,则可进一步思考,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境。比如,针对畏惧感这一点,可以指出我们应该走出安全圈,敢于面对未知。对此可说明人的本能就是会一直追求确定性,希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打包票的,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结果。当明白了这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之后,我们要有意识地走出来,而不是沉溺其中。此外,还可指出我们应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遇到自己不认可、害怕的事情进一步地去了解适应,而不是选择趋利避害,墨守成规,为自己竖起一堵高墙。而针对惰性这一点,可指出我们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并学会延迟满足。此外,从行动论角度,可建议我们不要过多关注道理,而要关注行动指南,说明有帮助的并不是大道理,而是如何行动起来,出现问题,不应该总纠结于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而应该着重于如何去解决问题。最后,则可予以总结,说明我们要努力通过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持续地做正确的事,建立起人生的正向循环。当我们思维改变时,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写作时可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使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立意:
  1.改变的困难,在于实践能力的不足。
  2.听过不算懂,只有化为行动的一部分才算懂。
  3.知行合一,以致千里。
  4.知为行始,行为知成。
  5.惰性和惯性是知化为行的绊脚石。
  6.躺着思想不如站起来行动。

  作文题“道理我都懂,就是改不了”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