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语言运用 > 综合语用_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
题目详细信息

综合语用_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

  • 题目编号:3043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6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5-24
  • 考点详细:语言运用-综合语用
  • 语用考点:词语-修辞-其它

试题内容: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 ① 、满腹经纶,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他们多喜说家常话,做家常人。
  诗歌大师白居易,人称“诗魔”。他崇尚的诗风就是说家常话,明白务实。据说,他每次诗成之后,总是先念给老妇们听,若听不懂,就拿回来修改,直到她们能听懂为止。《长恨歌》之所以比《春江花月夜》影响要大得多,就得益于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鲁迅是文学大师,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能写漂亮典雅的文言文,但他在遗嘱中却句句都是家常话: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不得因为丧事,收取别人的钱,不过老朋友可以例外;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白话文大师胡适,曾留学多年, ② ,有几十个博士头衔,但他却从不 ③ ,“言必称希腊”,而是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他的演讲明明白白,观众都能听懂;他的著作清清爽爽,读者皆可理解。无怪乎那么多人喜欢炫耀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 ② ③
  19.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希腊”,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20.上面的语段论证还不够充分,请你选取最佳角度,在最后再补充一个论据材料,使论证更加严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150个字。

试题答案:

18. 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 故作高深
  19.A
  20.凯撒乃军事大师,打仗奇才,文笔也是一绝,他写的《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家常,文笔清晰简朴,是世界名著。公元前47年,凯撒率大军经过一番激战,平定了帕尔纳凯斯的叛乱。大获全胜后用家常话给罗马元老院报捷:“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成为史上最简短也最著名的捷报。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本事大”“满腹经纶”,标点“、”表示并列,以及后文“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可知,应填写表示非常有才华的成语“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第二空,根据“曾留学多年”可知,应该是兼通中西方文化,可用“学贯中西”。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第三空,根据“从不”“而是”可知,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从“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故作高深”。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希腊”代指外国的东西。“言必称希腊”是指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推崇外国的东西。所以修辞手法为借代。
  A.“落红”是用颜色代指花。所以修辞手法为借代。
  B.“似纱”是指像纱一样。所以修辞手法为比喻。
  C.“不盈尺”是指不到一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是指山峰座座相连离天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所以修辞手法为夸张。
  D.“沉默”是指不说话或保持安静的状态,主语应是人,而“夏虫也为我沉默”的主语是“夏虫”,所以修辞手法是拟人。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从“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可知,补写的人物应是在某方面做出重大成就的,凯撒在军事和文学上表现都很出色。
  从“他们多喜说家常话,做家常人”和第二、三、四段可知,应该补写凯撒是怎样“说家常话,做家常人的”。大战告捷只有剪短的一句话“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
  注意补充论据时要围绕论点,把人物事件表述准确。

  综合语用_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