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匡衡字稚圭》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匡衡字稚圭》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1963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1652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6-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6-03-21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匡衡字稚圭 作者出处:汉书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虚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闻|罔|报|是 所考虚词:与|以|焉|其

试题内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令休誉,不专在将军者 闻:听说
  B.附下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罔:欺骗
  C.上曰:“君以道德修明 报:回复
  D.然群下多王尊者 是:赞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充位而已,望之有隙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B.不时白奏行罚      武留匈奴十九岁,始强壮出
  C. 加非于君,朕甚闵    积土成山,风雨兴
  D. 君察焉         尔无忘乃父之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B.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C.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D.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为官;后来乐陵侯史高为了成就自己善于推举人才的美名,征辟匡衡为议曹史,并向皇帝举荐,匡衡得以进入朝廷任职。
  B.元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读了很高兴,进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让他接替韦玄成任丞相,封他为乐安侯。
  C.成帝时,匡衡与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王尊则弹劾他二人,指责他俩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派使者诏令恢复他的官帽朝鞋;但有司又以其他罪名弹劾他,他最终被免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富贵在身而士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5分)
  (2)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5分)

试题答案:

三、(12分)
  9. A(声誉,名声)
  10.D( A介词,和、跟、同/连词,和、跟、同;B介词,按照/介词,在;C代词,之/兼词,于此;D 都是副词,表期许语气。)
  11. C
  12. B(匡衡做宰相、被封安乐侯与关于灾异的上疏没有直接关系。)
  四、(24分)
  13.(1)—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这就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古人认为这 是弊病。(5分。注意“誉”“是”“衣”“病”词语的翻译。)
  (2)(我)正下诏让有关部门查明情况,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辞职呢?这是彰显我不 明察(的过错)啊。(5分。注意“方”“有司”“乞骸骨”“彰”“烛”等词语的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县人。世代务农,到匡衡时喜好读书。匡衡得中甲科,选任为平原郡 文学。元帝刚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成的身份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前将军萧望 之为副手。萧望之是名儒,皇帝很重用他,他在推荐人才方面颇多贡献。史高则空有名位罢了, 和萧望之产生隔阂。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说将军凭借亲戚关系辅助政事,名位高贵,举世 无双,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幕府,世人 没有不仰望羡慕的,而将军所推举的人不过是私家宾客。一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就 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古人认为这是弊病。平原文学匡衡的才能智慧都绰绰有余,但 随着选补的文牒转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作官。将军如果召匡衡到幕府任职,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 从他,让他参与议论政事,根据他的特长,推荐給朝廷,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3您将这件 事做给众人看,您的美名也就会在世上流传。”史高认为杨兴讲得有理,就任命匡衡为议曹史,将 他推荐给皇上,皇上让他做郎中,后升为博士,兼任给事中。
  这时,发生了日食、地震等灾异变化,皇上询问这些变化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 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进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大子少傅。匡衡在任大子少傅的几年中,多次上疏 陈述皇上应该做的事情。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皇上敬纳他的建言。当初,元帝在位时,中书令石显主持朝廷事务,从前任丞相韦玄成到匡衡都害怕石显,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到成帝初即位,匡衡才与御史大夫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一一追究他的旧恶,并追及他的党 羽。这时司隶校尉王尊上奏弹劾说匡衡、甄谭担任大臣的职务,知道石显等人独断专权,但匡 衡、甄谭不按时地上奏弹劾,惩罚他们,反而附和下面,欺瞒皇上,没有尽到大臣辅助朝政的职 责。上奏弹劾石显等人后,又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漩国家的坏人 的过错,犯下了不守臣道的罪。”皇上下诏说不要惮劾匡衡:但匡衡仍感到惭愧和恐惧,上疏认 罪,并称病请求告老还乡,缴上丞相乐安侯的大印。皇上回答说:“你的道德修养很高,担任三公 的要职,我很高兴能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国家。现在司隶校尉王尊狂妄地诋毁你,我很同情 你。我正下诏让有关部n查明情况,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辞职呢?这是彰显我不明察 (的过错)啊。《易传》不是说吗:‘只要礼节道义没有过错,为什么要担忧别人的议论呢!’希望 你明白这一点于是赏賜他上等酒和御厩饲养的牛。匡衡又重新负责朝政事务。皇上因为刚 刚即位,对大臣多加以褒奖,但是朝廷臣僚大多认为王尊是正确的。匡衡很忐忑不安,每次遇到 发生水旱灾害,风雨不调时,便连连上书告老退职请求让位3皇上总是用诏书安慰勉励,没有答 应。
  后来,匡衡的儿子匡昌任越骑校尉,酒醉后杀人,被抓入狱。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 合谋劫狱解救匡昌。事情被发觉后,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皇上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 朝鞋。但是有关部门上奏弹劾匡衡暗中多占封地,匡衡最终受牵连被免官。

  《匡衡字稚圭》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