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3010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22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作者出处:吕氏春秋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田|却|霸者|诸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后其赏,或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重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尝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三百缎,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思廉泣拜而去。见者成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赏罚A之柄B此上之所以C使也D其所以加者义E则忠信F亲爱之道G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通“畋”,在古汉语中有打猎和耕种两个含义,这里是打猎的意思。
  B.“足以却敌”的“却”与《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中“却”意思相同。
  C.霸者指春秋时势力最大并取得首领地位的诸侯,晋文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
  D.“求诸古人”的“诸”与“或取诸怀抱”(《兰亭集序》)的“诸”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向咎犯问计,咎犯指出楚王是讲究繁杂礼节的君王,使用欺骗方式就能将其击败;晋文公采纳了他的意见,最终获胜。
  B.城濮战后论功行赏,雍季获得的赏赐在咎犯之上,有人质疑晋文公这种做法。孔子听说这件事,认为晋文公的做法有其合理性。
  C.唐军攻克京城,隋朝代王的许多幕僚都因为害怕逃散,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离左右;唐军要闯入代王宫殿时,姚思廉挺身而出。
  D.姚思廉不惧刀兵、勇于护主的忠义之举,不仅使见证这一幕的人们折服,更获得了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代君王的赞赏。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不可乎?
  (2)因寄三百缎,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

试题答案:

10.BDE 11.D 12.A
  13.(1)城濮之战的胜利是因为咎犯谋略得当,您用了他的计谋,却将他赏赐排在后面,有人会不认同您的做法吧?
  (2)紧接着太宗寄给他三百匹丝帛,并写给他一封信:“我想起了你的忠诚贞节,因此有这些馈赠。”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赏罚的权力,是君主用人的手段。在赏罚这个问题上,如果把道义当做条件,那么忠信、亲爱 的方面就得到发扬。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是判断句,“赏罚之柄”作主语,主语后断句,“也”表判断,其后断句,所以BD处断句;
  “则忠信亲爱之道彰”是主谓句,“则”连词,一般用于句首,所以其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
  故选BDE。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打猎时点火焚烧山林(将猎物驱赶出来)。
  B.正确。都是“使……退却”。句意:足可以使敌人退兵。/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C.正确。
  D.错误。意思相同。两个“诸”都是兼词,意为“之于”。句意:即使拿古人与他相比。/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咎犯指出楚王是讲究繁杂礼节的君王”错误。由原文“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可知,咎犯只是说“听说很讲究繁缛礼节的君王,不会满足于礼节的繁复”,此语并不是指楚王。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后”,使动用法,使……排在后面;“或”,有的人。
  (2)“因”,接着、随后;“遗”,给;“斯”,这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赏罚的权力,是君主用人的手段。在赏罚这个问题上,如果把道义当做条件,那么忠信、亲爱 的方面就得到发扬。时间久了就会使这种风气发扬光大,百姓就会将这些作为本性,这样就是教化的成功。教化成功,那么虽然有重赏严威也不能改变。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用赏罚,都可以养成好的社会风气,教化成功后就是使用赏罚也不能使它被禁止。同理,使用赏罚不当的话也会形成一种坏风气。所以实行赏罚不可以不慎重。晋文公将要跟楚国军队在城濮交战,他召见咎犯问道:“楚国人多,我国人少,怎么办才好呢?” 咎犯回答说:“我听说很讲究繁缛礼节的君王,不会满足于礼节的繁复;经常打仗的君王,不反对狡诈的手段。君王也可以用欺诈的方法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对雍季说,雍季回答:“把池塘的水抽干来抓鱼,能捉不到鱼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打猎时点火焚烧山林(将猎物驱赶出来),能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兽类出没了。欺诈的方法,虽然今天可以勉强用上,往后就不要再用了,这不是长久的办法。”晋文公使用了咎犯的计策,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人。回去论赏的时候,却给了雍季最先的奖赏。左右的人都劝谏说:“城濮之战的功劳是咎犯的谋略得当,你用了他的计谋,却后奖赏他,有人会不认同您的做法吧?”晋文公说:“雍季的看法,对后世都有好处,而咎犯的主张,只是一时的用处,怎能把一时的功用放在对百世功业有利的主张前面呢?”孔子听了之后说:“面对困境使用狡诈的方法,足可以使敌人退兵。回去后尊敬贤人,可以回报德行。”(雍季得到的)赏赐更多,百姓就会因为这赏赐(向好的方面)改变,百姓改变那么教化就成功了。(如果) 教化成功靠的是欺诈,那么这种成功也相当于毁灭,这种胜利也相当于失败。天下取胜的人很多,但称霸的只有五个人,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胜利形成的原因(即尊重雍季的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重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谈论到隋朝灭亡的事情,感慨地说:“姚思廉不顾及生命危亡,用来表明臣子应有的节操,即使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人能超过他。”紧接着太宗寄给他三百段丝帛,并写了一封信:“想着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隋朝末年,姚思廉担任隋代王侑的侍读,到义军攻克京城时,代王府的许多幕僚都因为害怕逃散了。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离左右。兵士要闯入代王宫殿,思廉严厉地叫道:“唐公举义兵,本意在于匡复王室,你等在代王面前不得无礼!”众人敬服他的言行,稍稍退却后排列在殿堂的台阶下。没过多久,高祖来了,听了别人的讲述后认为他是忠义之人,允许他扶代王侑到顺阳阁,思廉哭泣着拜谢而去。看到这事的人都感叹地说:“真是忠义刚烈的人啊!人们说仁义的人有勇气,不就是说的他这样的人吗?”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