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鲍照)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鲍照)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27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6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5-05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 朝代:魏晋 作者:鲍照 体裁:诗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鲍照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男儿生世轗轲②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注】①窅窅:遥远的样子。②轗轲:不得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为乐府诗歌旧题,《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为作者仿写古乐府之作,具有古乐府语言朴实的特点。
  B.本诗“君不见”一语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表达效果相近,以倾诉、提醒的口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故乡”两句,诗歌主人公遥想日夜相隔的故乡、近看尘沙扑面阻绝行人的的边关,作者借此表达征人的思乡之切。
  D.“朔风”两句,作者采用极具边关特色的意象描绘边关环境,同时借用“萧条”“哀急”等词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
  16.结合全诗,探究诗歌结尾“长叹”一词的丰富意蕴。

试题答案:

15.C
  16.(1)戍边战士长年在外而产生的边愁及怀乡思亲之情,由诗歌前四句可知。
  (2)面对现实困境,只能寄望于将来的无奈,由“得留顔”“欲何道”等词可知。
  (3)徒有建功立业之志,却在穷贱中蹉跎一生的深沉的命运感,由“生世轗轲”“绵忧摧抑”等词可知。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尘沙扑面阻绝行人”错,诗句中“音尘断绝”意指未能收到故乡消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戍边战士长年在外而产生的边愁及怀乡思亲之情。诗歌开头两句,直言老兵“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故乡”两句,诗歌主人公遥想日夜相隔的故乡,作者借此表达征人的思乡之切。
  (2)面对现实困境,只能寄望于将来的无奈。“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无奈之下,老兵只得“登山远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头之愁,保留好自己的容颜。诗的结句直抒胸臆:“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老兵面对自己坎坷的生世无可奈何,只能将心头无尽的边愁乡思化成长长的慨叹!
  (3)徒有建功立业之志,却在穷贱中蹉跎一生的深沉的命运感。“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绵忧”:连绵不断的忧愁。“摧抑”:悲痛压抑。老兵面对自己坎坷的生世无可奈何,悲哀之中分明蕴涵着老兵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鲍照)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