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3041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3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5-20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作者出处:韩非子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用事|其|趣|冠盖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困赐贫穷,论图圄出薄罪。外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讼图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困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图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此病不起,政安迁之?”管仲曰:“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
  奚谓内不量力?昔者秦之攻宜阳,韩氏急。公仲朋谓韩君曰:“与国不可恃也,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公曰:“善。”乃警公仲之行,将西和秦。楚王闻之,惧,召陈轸,陈轸曰:“秦得韩之都一,驱其练甲,秦、韩为一以南乡楚,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其为楚害必矣。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曰:‘不榖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韩使者曰:“报韩君,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使者还报韩君,韩君大悦,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害我者,秦也;以名救我者,楚也。听楚之虚言而轻强秦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韩君弗听。公仲怒而归,十日不朝。宜阳益急,韩君令使者趣卒于楚,冠盖相望而卒无至者。宜阳果拔,为诸侯笑。
  (《韩非子·十过》)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毂之国虽小A卒B已悉起C愿大国之信D意于秦也E因F愿大国令使者G入境视楚之起H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事,指执政、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其,意为“还是”,表示祈使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的用法相同。
  C.趣同“促”,意为急忙、赶紧,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趣”的用法及意义相同。
  D.“冠盖相望”中的“冠盖”,指使者,与现在所说的“冠盖相属”中“冠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为醉酒丢失帽子感到羞耻,采用开仓放粮给穷人和释放罪轻囚犯的方式弥补。
  B.管仲认为君主知人善用,假如自己一病不起,由齐桓公自己决定政事移交给谁的问题。
  C.和竖刁相比,管仲建议齐桓公可任用隰朋来辅佐治理天下,并从四个方面加以佐证。
  D.在秦、韩联合攻势下,陈轸认为楚国在劫难逃,于是建议楚王用楚国士气震慑韩国。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
  (2)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
  14.两则材料都提到君主不当的行为会成为国家的祸根,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试题答案:

10.ACE
  11.C(意义不同。)
  12.D(“于是建议楚王用楚国士气震慑韩国”有误,原文表达的是楚国动员士卒去声援韩国。)
  13.(1)有人说:管仲在小民中洗刷了齐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齐桓公的耻辱。(“或”“雪”“小人”“生”各1分)
  (2)于是用一个著名的大城去贿赂秦国,和秦一道向南伐楚,这样就解除了秦对韩的祸患,把祸害转嫁给楚了。”(因赂以名都、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害交于楚。各1分)
  14.(1)齐桓公不能正确赏罚,导致百姓存在侥幸心理,容易为非作歹;(1分)(2)齐桓公不坚持听从忠臣劝谏,管仲死后便不用隰朋而用竖刁,桓公南游时竖刁率领大臣趁机作乱;(1分)(3)韩国国君不量力而行,听信楚国口头承诺,轻视秦国实际上存在的威胁,制止公仲前往讲和。(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喝酒喝醉了,丢失了帽子,感到羞耻,三天不上朝理事。管仲说:“这是国君的耻辱,您为什么不用搞好政事来洗刷它呢?”齐桓公说:“您的意见多么好啊!”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的囚犯放掉罪轻的人。这样办了三天以后,民众就唱着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啊!”有人说:管仲在小民中洗刷了齐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齐桓公的耻辱。假使齐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不合乎义的,就不能够洗刷齐桓公的耻辱;假使这样做就是义,齐桓公不及时行义,要等到丢失帽子以后才去做,那么齐桓公行义不就是因为丢失了帽子的缘故吗?这虽然在小人中洗刷了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耻辱。况且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没有惩罚有过错的人。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存在侥幸心理而希望在君主那里得到意外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犯了罪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么可以用来洗刷耻辱呢?
  材料二:
  什么叫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先前齐桓公多次使诸侯聚合,使天下得到匡扶(走向正轨),管仲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执政,安居在家。桓公去问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管仲说:“我听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您还是试着按自己想法来决定吧。”桓公说:“那么竖刁怎样?”管仲说:“不行。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您忌妒而爱好女色,竖刁把自宫来管理宫内事务。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君主呢?”桓公说:“那么谁行呢?”管仲说:“隰朋行。他的为人,心地坚贞,行为廉正,少有私欲,多能守信。心地坚贞,就足以作表率;行为廉正,就可以担重任;少有私欲,就能驾驭属下;多能守信,就能亲近邻国。这是霸主的好帮手,您还是用他。”桓公说:“好吧。”过了一年多,管仲死,桓公便不用隰朋而用竖刁。竖刁掌管政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大臣趁机作乱。桓公在南门寝宫守卫房屋里饥渴而死,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
  什么叫内不量力?过去秦国攻打宜阳时,韩国危急。公仲朋对韩君说;“盟国是不可靠的,还不如通过张仪去和秦国讲和呢!于是用一个著名的大城去贿赂秦国,和秦一道向南伐楚,这样就解除了秦对韩的祸患,把祸害转嫁给楚了。”韩君说:“好。”于是命令公仲出使,将西去与秦讲和。楚王听说后,感到害怕,召来陈轸。陈轸说:“秦得到韩的一座名城,驱使它的精锐军队,与韩联合起来向南攻楚,这是秦王庙祭时所祈求的,这必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大王最好赶快派遣可靠的使臣,多带些车辆,载上厚礼,来献给韩国,说:‘敝国虽小,士卒已经全都发动起来了,希望贵国向秦申明不屈的意图,为此希望贵国派使者前来观察楚国动员起来的士卒。’”韩派人到楚,楚王便征发车骑排列在大路上,对韩国使者说:“请报告韩君,说我国军队现在就要进入韩境了。”使者回去报告韩君,韩君非常高兴,中止了公仲去秦讲和。公仲说:“不行。在实际上危害我们的,是秦国;在名义上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听从楚国的空头承诺而忽视强秦的实际危害,那是危害国家的祸根。”韩君不听。公仲生气回家了,十天不上朝。宜阳更加危急,韩君派使者到楚催兵求援,使者去了一批又一批,但楚军却没有一个到来的。宜阳果然被攻克,被各诸侯耻笑。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