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977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52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23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作者出处:左传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会|次|虞|病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①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②。齐人执陈辕涛涂③。葬许穆公。
  (节选自《春秋》)
  材料二: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殺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毅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微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扉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许男新臣,即后文的“许穆公”,名新臣,男爵;卒,指卒于伐楚诸侯军中。②盟于召陵,为礼待楚使屈完,伐楚诸侯军退避至召陵。召陵,楚地。③辕涛涂,陈国大夫。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出A于东B方C观兵D于东夷E循F海G而归H其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会集,与《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的“会”意思相同。
  B.次,停留、驻扎,与《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意思相同。
  C.虞,料想,与“不虞之誉”中的“虞”意思相同,与“尔虞我诈”中的“虞”意思不同。
  D.病,担忧、担心,与《论语》中“不病人之不己知”的“病”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12.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讨伐楚国,楚派屈完前来交涉,管仲先讲齐有征伐四方、辅佐周室的特权,又指出了楚国不向王室进贡的罪名。
  B.面对齐侯的强势威胁,屈完既讲究诸侯国间外交上的必要礼节,又不卑不亢地坚定回应,最后与诸侯联军结成盟约。
  C.郑申侯表面答应了陈国辕涛涂的建议,但在见齐侯时却又提出相反意见,齐侯把虎牢赏赐给他,并拘捕了辕涛涂。
  D.材料一节选自《春秋》,具有微言大义的风格特点。材料二是为材料一作的注,叙事上要比材料一更加完备详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2)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14.《左传》对《春秋》中“葬许穆公”的史实进行了哪些补充?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

试题答案:

10.CEH 11.B 12.A
  13.(1)你们不向王室进贡物品,王室祭祀时供应不足,王室没有缩酒的办法,我为此来征收贡品。
  (2)君王如果凭借武力,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多,也没什么可用的办法。
  14.(1)①补充了许穆公去世地点和葬礼规格;②阐释了周礼中诸侯的葬礼制度。(2)体现了《左传》重“礼”的思想倾向。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向东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道回国,这就很好了。
  “出”作谓语,“于东方”作后置状语,故应在C处断开;
  同样,“观兵”作谓语,“于东夷”后置状语,应在E处断开;
  “循海”作状语,“而”是修饰连词,“归”作谓语,故应在H处断开。
  故应在CEH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齐桓公会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等诸侯军队入侵蔡国。/各国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
  B.错误。“次”,停留、驻扎;/编入、编排。句意:驻扎在陉地。/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C.正确。“虞”,料想;/料想;/欺骗。句意: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没有意料到的赞扬或声誉。/互相欺骗,互不信任。
  D.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担心。句意:军队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两国供应必然发生困难。/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与艺术风格的能力。
  A.“楚派屈完前来交涉”错,原文“楚子使与师言曰”,是说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夏,楚子使屈完如师”,是说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诸侯军驻地的。可见选项中涉及的使者不是屈完。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共”,供应;“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是”,此。
  (2)“以力”,凭借武力;“以为城”,把方城作为城墙;“池”,护城河;“无所”,没什么可用的办法。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概括为:补充了许穆公去世地点和葬礼规格;
  根据“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概括为:阐释了周礼中诸侯的葬礼制度。体现了《左传》重“礼”的思想倾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僖公四年春,周历正月,齐桓公会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等诸侯军队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驻扎在陉地。夏天,许穆公卒于军中。楚国派遣屈完来向诸侯联军会盟,在召陵结盟。齐人拘捕了陈国大夫辕涛涂。为许穆公下葬。
  材料二:
  鲁僖公四年春,齐桓公率领诸侯军队攻打蔡国,蔡军溃败,于是讨伐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不向王室进贡物品,王室祭祀时供应不足,王室没有缩酒的办法,我为此来征收贡品。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夏季,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诸侯军驻地。诸侯军队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我国赐福,承蒙君王亲自来招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凭借武力,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多,也没什么可用的办法。”屈完与各诸侯订立了盟约。陈国的辕涛涂对郑国的申侯说:“军队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两国供应必然发生困难。如果向东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道回国,这就很好了。”申侯说:“好。”辕涛涂就把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同意了。申侯进见齐桓公说:“军队在外头久了,如果往东走而遇到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由两国供给军队的粮食、军鞋,这就可以了。”齐桓公很高兴,将虎牢赏给他,而把辕涛涂抓了起来。秋天,讨伐陈国,是讨伐不忠诚的人。冬季,叔孙戴伯带兵会合诸侯的军队侵犯陈国。陈国求和,便把辕涛涂放回去了。许穆公死在军中,用安葬侯的制度安葬他,这是合于礼的。凡是诸侯在朝会时死去,葬礼加一等;为天子作战而死的,加二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天子的礼服入殓。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