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 题目编号:598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59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2-12-26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答段缝书 作者出处:王安石 体裁:散文 文言考点:实词-虚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属|敝|矜|诛 所考虚词:焉|之|而|于

试题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答段缝书
  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 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 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 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 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①,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已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 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乃欲 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 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皆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①劘mó ,削。切劘,切磋之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   属:连缀,写作
  B、吾宗,所赖者此儿耳   敝:衰败
  C、于罪之中有足者     矜:同情
  D、则谁不可耶       诛: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众好之,必察     B、其既往
  盘盘焉,囷囷       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C、巩在京师,避兄舍   D、不惑众人也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   以其无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京师曾向段缝介绍曾巩其文,但没有介绍曾巩的为人,而在本文中他特别回顾了回江南后与曾巩的交往,表明自己所写乃眼见的真实的曾巩。
  B、作者用“勇于适道”高度评价了曾巩的为人,认为他虽然不无缺点,但坚持正义的雄心,恐怕是无法用刑罚祸患、名利官禄来打动的。
  C、 作者指出对曾巩的诋毁是“愚者”对“贤者”的嫉妒和诽谤;尾段末,先引孔孟的话,再举匡章的例,由一般推到个别,使文章主旨得到深化。
  D、综观全文,结构清晰,驳斥有事实,立论有依据,层层深入,令人心服,充分表现出王安石和曾巩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3分)
  译文:
  (2) 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3分)
  译文:
  (3) 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4分)
  译文:
  
  9、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A、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C、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D、 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试题答案:

5、答案:D。 诛,责备。
  6、答案:C。C都是连词,修饰关系;A代词,它或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样子;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于,介词,被;介词,对。
  7、答案:C。“这样由一般推到个别”错,此处不存在“由一般推到个别”。
  8、(1)在我的交往的朋友当中,没有发现可以和他匹敌的。
  (2)我曾说过朋友有过错,不可以绝交,一定要规劝他。
  (3)如果被普通人(或:一般人)迷惑,不过是普通人(或:一般人)罢了,他们成为孔孟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或:从哪里看他们是孔孟呢)(亦、耳呼应表限止)
  段君:我在京师时,曾经向您称道曾巩善于写文章,没有谈到他的为人。回到江南,(我)才熟悉并敬慕他,把他作为朋友,又写文章简略地介绍了他的行为。您来 信根据传闻詆毀曾巩,(说)他的品行没有一点点优点,(说)他在家,亲戚朋友都畏惧他,责怪我没有文字规劝曾巩,说我有偏私,事情当真像您说的那样吗?
  曾巩本来不是这样的人。曾巩的文学议论,在我交往的朋友当中,没有发现可以和他匹敌的。他勇于归从道统,大概是不可以用刑罚祸患、名利官禄来打动他的。父 亲在困穷中,曾巩悉心侍奉,没有不好的品行,家中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父亲特别喜爱他,曾经说:“我们家族衰败,可以依赖的就是这个儿子了。”这就是我 所看到的。像您所听到的,并非我所看到的。曾巩在京师,避开他的哥哥而住宿,这件事即使我也责备他了,难怪您深深地责备他。然而在责备中也有值得同情的, 只不过不能在信中告诉(你)。事情固然有迹象,然而情理上却没有到传说的那种程度,如果不讲情理就加以责备,那么谁不可以责备呢?曾巩的情况本就这样吗? 然而曾巩作为弟弟,在这方面难免没有过失。只因在京师时,我和他没有密切往来;回到江南后,事情已成为过去不必责备,也就不曾用这件事规劝他。曾巩做事果 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方面我在回江南时曾经规劝过他,曾巩听后就诚惶诚恐。曾巩确实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写了《怀友书》两 封,一封自己珍藏,一封放在我家,心里不安,求取相互切磋,免生反悔的心情大致体现出来。我曾说过朋友有过错,不可以绝交,一定要规劝他。规劝他采纳就行 了,非要写成文字使自己明白然后才算完吗?那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或:那(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曾巩的行为,已如前面所说;他以前的过失,也如前面所 说的罢了,难道还不能算是贤人吗?
  天下愚人多而贤人少,愚人本来就妒嫉贤人,贤人又自己保持操守,不与愚人交往,愚人就更加怨恨了。胸怀嫉妒怨恨之心,也就没有什么不能毁谤的。君子中那些 在轻信人言方面犯错的人,又进行传播扩大,所以贤人常常多遭毁谤,那些困在下层的人就更是如此了。势力不足以动摇习俗,名义和实际没有教给百姓,愚人容易 施谤他,毁谤的话容易流传。凡是说曾巩什么的,必定是那些嫉妒、怨恨、在轻信人言方面犯错的人。家兄没有亲自接近过曾巩,只不过也是道听途说罢了。您却要 引用嫉妒、怨恨和道听途说的人的话,凭空推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孔子说:“对于大家喜欢的,必须要深入观察;对于大家厌恶的,必须要深入观察。” 孟子说:“全国人民都说某人可杀,(还)不可以;发现他有可杀的罪行,然后才杀他。”匡章,全国上下都认为他不孝顺父母,孟子却对他以礼相待,认为他孝 顺。孔子、孟子成为孔子、孟子的原因,正因为他们善于自己保持操守,不受一般人的迷惑。如果被普通人(或:一般人)迷惑,不过是普通人(或:一般人)罢 了,他们成为孔孟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或:从哪里看他们是孔孟呢)?但愿您看重自己,不要轻率地议论曾巩!
  
  9、答案:D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后世学者们都称述孔子门下七十位门徒,赞誉他们的人,有的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诋毁他们的人,有的损害了他们的真实 形象。总之,谁都没有看到他们的真实相貌,那么如果(要找)议论和说明孔子弟子们事迹的材料,来自孔氏古文中的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关于孔子门下弟子们的 名字、姓氏、言行等情况,我全部取自《论语》的弟子问答,编次成篇,有疑问的地方就空缺着。钧同均,厥,其

  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